中国:有关红十字通信的纪录片在休斯敦电影节上获奖

21-05-2012 采访

2012年4月,由刘深执导的90分钟纪录片《25个字》在第45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铜奖。该电影节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电影节。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支持下,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中国三姐妹在南京、柏林和伯克利之间传递红十字通信的那段历史故事。

中国独立电影制作人兼编剧刘深挖掘出了这个湮没在在时间长河中的不寻常故事,勾勒出三个中国姐妹的生活和她们所传递的只有25个字的信件。在本专访中,他向我们介绍了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并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想法。

这是你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获奖之后,你感觉如何?

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电影制作。但自大学时代起,这一直都是我的梦想。作为一名狂热的电影迷,从那时起我就订阅了许多电影杂志。这次获奖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它告诉我们坚持不懈追寻梦想是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纪录片能够用真实的故事触动人的心灵。尽管这部影片在技术层面还存在某些欠缺,但真实故事的力量比任何事物都更强有力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总而言之,我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并且有信心在将来拍摄出更多好电影。

为什么你会选择红十字通信作为你第一部影片的故事脚本?

这个故事的三位主人公之一是我在中国东北老家的老邻居。她也是我从小就非常尊敬的一位科学家。她保存着在美国读书期间家人寄来的12封红十字通信。2008年7月,她在98岁高龄时去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与她的儿女们交谈时看到了那些信件,当时我被深深震撼了。于是我决定记录下她们的故事,因为我知道另外两位老人也已经90多岁了。她们的经历和这些信件生动地反映了红十字通信发挥的历史作用。我感到记录下这些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在制作这部电影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有两个棘手的问题。第一,我没有预算好可能需要多少资金。由于缺乏资金,我中途不得不暂时停拍。第二,电影制作技术的问题:我的知识有限,而摄影组也不过是由两名热爱电影的大学生组成的。纵观整个摄制过程,我们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热情和直觉去寻找出路。我完全清楚这部影片的缺点。我深信这些经历将有助于我成为一位更成熟的电影制作人。

在制作这部影片期间,你前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进行了一些采访。这次旅程对你有何帮助?

这次旅程赋予我全新的动力来继续完成这一工作。我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员工的热情欢迎,并从他们那儿得到了很多支持。令我深感荣幸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弗朗索瓦•比尼翁博士不仅同意接受采访,成为影片的顾问,甚至还为同名书籍欣然作序。我也获得批准可以使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档案库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纪念馆。所有工作人员都慷慨地向我提供了大量记录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的电影素材和照片。这些影像素材和照片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性,生动地再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二战期间的工作。在日内瓦的经历使我看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力量和光辉,这极大地激励我立志投身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中。

对于这部影片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我们刚刚在中国发行了中文和英文版的DVD,正在积极准备全球发行和推广工作。与此同时,中英双语的同名书籍也即将出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影片开始拍摄之前,我发现几乎没有人听说过25个字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如此动人。这部影片是红十字通信所发挥的历史作用的明证,也是推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最好的方法。该影片将会在今天推广红十字与红新月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很自豪能够挖掘出这个故事,并与全世界分享这段历史。

你还打算实施哪些计划?

在拍摄这个故事时,我有机会对运动的历史做了一些研究。我希望有机会制作一部有关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影片,并希望借助《25个字》的成功,设立一个名叫“25个字”的中国社交媒体网站,从而使红十字精神在当今世界流传开来。

照片

中国,南京,《25个字》纪录片导演刘深(右)采访何泽瑛、刘意达母女。 

中国,南京,《25个字》纪录片导演刘深(右)采访何泽瑛、刘意达母女。
© Soba International Group

何泽慧,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泽慧,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Soba International Group

中国,沈阳,导演刘深采访葛庭燧、何怡贞之女葛运培。 

中国,沈阳,导演刘深采访葛庭燧、何怡贞之女葛运培。
© ICRC

葛运培向记者展示母亲何怡贞当年写的25个字的信。 

葛运培向记者展示母亲何怡贞当年写的25个字的信。
© Soba International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