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国际人道法的实践

21-03-2012 采访

陈翱谦是香港大学法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 他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专长于公法学的律师。在2012年3月举办的第十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他所代表的香港大学队最终获得了冠军。赛后,他与我们分享了这次他参加模拟法庭的经历。

你是如何开始对国际人道法产生兴趣的?

老实说,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 我对国际人道法并没有很多了解。当我在我的母校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学习的时候,我有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有的同学的家乡因为国际冲突、外国侵占或国内战争的原因被破坏、分裂。所以, 当我发现国际人道法和我朋友的遭遇是如此息息相关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认为参与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的好处在于通过案例中所提供的事实、数据以及有关国际冲突的历史,帮助我们形成自身对国际人道法的理解。同时,对冲突受害者的感同身受让我们有动力继续学习这门法律。

所以, 我认为对于一个仍在探索自己未来道路和职业的学生来说,国际人道法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学习国际人道法也对我启发颇多。同时,我认为学习国际人道法确实可以影响未来以及世界的发展。我很高兴看到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国际刑事法庭以及过往发生的不公正审判。他们正在学习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修正并避免类似不公正审判的发生。我个人认为像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这类的活动对于加快年轻人的这一学习进程非常有帮助。

为什么你会来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的竞赛呢?

我一直以来都对模拟法庭很感兴趣,这次能代表学校参加这一国际性的模拟法庭比赛,我要感谢学校对我能力的信任。我对法律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以及战争犯如何被审判等问题一直都很好奇,因而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十分吸引我。在阅读了一些以往模拟法庭的问题后, 我决定报名参赛。

你觉得国际人道法和香港有关系吗?

肯定有关。虽然香港在基本法下不能自行处理对外事务,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们不能忘记国际法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每个单独的国际行为体都能影响其规则的形成。我觉得在香港开展国际法与国际人道法的教学非常有意义。这有利于学生——香港未来的接班人——在形成正确的国际法以及保护国际人权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特别是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香港和大陆的司法体系有很多相互交流和影响的机会。在学习国际人道法的过程中, 我和队友不断提醒自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话在我看来阐释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意义——如何在发展中的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并作出贡献。以我的愚见来看,国际人道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比赛中,你在进行陈述时的感受如何?你对自己的表现和所取得的结果满意吗?

在如此高水平的比赛中,面对法官有力且尖锐的提问,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从我的失误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辩论以及国际人道法的知识,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和改善的地方。这次竞赛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在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的交流中,你有何感受?

非常好。对我而言,模拟法庭的有趣之处在于其对抗性的设置和严肃的态度,这确实能激励控辩双方做到最好。我们的对手澳大利亚队,中国大陆的一支代表队以及新西兰队都很有实力。我非常敬佩他们的陈述技巧,在国际人道法方面的知识以及友好的态度。

这次活动的安排达到你的预期了吗?

我觉得这次的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趣、投入以及增长见识的经历。我能提的唯一一个建议就是希望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能够邀请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与到这个比赛中来,这样就能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这一难忘的经历。

你觉得无论是预选赛还是亚太地区的比赛对你今后的目标和计划有帮助吗?

肯定有帮助。这对于我自己做调查、自信地发言、有逻辑性地辩论、与团队合作以及展开法律论据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敢肯定,所有这些技能都会在将来派上用场。

 

另见:

照片

2012年3月10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 

2012年3月10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
© ICRC / K. Suchaovan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