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打造重新站立的人生

---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康复项目实施回眸

该项目有三个特点:全免费、安装假肢兼康复理疗、终身服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继续无偿提供假肢原材料、零部件和技术支持。

2003年12月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正式签署《救助残疾人合作项目协议》,标志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康复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2004年1月4日,假肢康复中心正式接收第一批(5名)来自文山州麻栗坡县的下肢肢残患者,为他们提供假肢安装和康复服务。截至2008年5月,项目已累计为1390名肢残患者免费安装假肢1423只,受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患者眼中的“大拇指”工程  

肢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同样,成功安装假肢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也是用纸笔难以描述的。患者们齐夸这是个“大拇指”工程。

6月18日下午,昆明雨后初晴,阳光暖暖地照在陈国坤身上。在昆明科泰路昆明老年公寓5楼的红十字会假肢生产车间,来自富宁县的40岁患者陈国坤,在提起假肢中心时,情不自禁地说了十多分钟。最后,他眼含泪花,伸出大拇指说:“假肢康复中心,无论技术到服务,都是这个。”

今年34岁的骆弟海,家住麻栗坡县铁厂乡龙路村。1992年9月,年仅18岁、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他,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外出打工,不幸被地雷炸伤,失去了右小腿。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心,自己在家中制作了5支假肢使用,基本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

200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合作项目在麻栗坡县实施,骆弟海被送到假肢康复中心装上了崭新的假肢。在此过程中,他自制假肢的灵巧手艺,得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专家的认可。

2005年,他 被招聘进了麻栗坡县假肢维修车间,承担了文山地区伤残人员的假肢维修工作,他的收入也成为一家4口的主要经济来源。

代蕾,1982年2月出生在个旧市清杉里保华新村。2005年她因患脊髓炎住院治疗,最后截肢,由此给这妙龄少女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创伤。2006年7月,她到假肢装配中心安装假肢。几天后,她又像健全人一样站了起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个旧市一家私营企业向她伸出关爱之手,安排她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

目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康复项目的实施范围已覆盖云南省的红河州、文山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怒江州6个州市的43个县(市),受到肢残群众的热烈欢迎。

最优秀的团队“维修联系卡”解决后顾之忧  

这个项目的中方负责人叫梁云生,这是个身体壮实、为人厚道、朴实的中年人。一说起这个项目,他心中就生出一种神圣的情感。

“这个项目与国内其他假肢安装项目相比,有3个特点:全免费、安装假肢兼康复理疗、终身服务。”梁云生言简意赅地说。

梁云生是2004年5月来到假肢中心的。“我们大家都把心定在这里啦。”他说。

假肢制作、安装、调试是假肢中心的中心工作。中心运作不久,就选拔了4名年轻人到北京的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去年7月,4名年轻人圆满完成学业,取得国际假肢矫形技术二级技术员资格证。

在不同的岗位上学技术、钻技术,是这个团队的良好氛围。假肢制作车间负责人宋亚坤就是自学成才的。

宋亚坤是作为驾驶员招聘进中心的。无事的时候,他就在车间帮忙。他的好学钻研,令外方专家大为感动,遂把他收为“徒弟”。

29岁的理疗师助理李翔宇谈起自己的工作体会,说:“肢残带来心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有的病人有牢骚、有埋怨,我们要从心理上给予指导,并提供非常热情、周到的服务。”

李翔宇是理疗康复3人小组的负责人,他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们的工作就是‘挑刺’,紧紧盯住一个个细节,看患者装了假肢后行走与正常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并帮助他们纠正过来,目标是让他们的步伐、步态与正常人一样。每个患者一般要训练7至10天,有的甚至更长。”

长期服务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假肢矫形高级技师尼古拉•丹尼尔,在云南工作了4年,他深情地说:“当我离开中国时,最让我难忘的是这个团队,这是我接触过的最优秀的团队。”

来自富宁县木央镇的51岁的杨德清,手上拿着一张“维修联系卡”,这小小的卡片上记录着假肢中心和全省几个维修服务点的地址和服务电话。

一张小小的“维修联系卡”,解除了许多病人的后顾之忧。梁云生说:“一些住在山区的贫困肢残患者,安装了假肢后,很珍惜,舍不得天天用,这样反倒影响了假肢的使用。假肢就是要天天用,才能与人体磨合得好。有了这个联系卡,我们中心定期回访、维修,病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假肢了。”

按照目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的假肢技术标准,患者安装假肢后2—3年就须更换。梁云生打了个比方:“就像鞋子,穿烂了,就要买新的。”他介绍,我们经过筛查登记,把肢残人员分批集中到昆明的假肢康复中心取型和安装假肢,然后,在州市设点维修,实现终身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至今,项目已分别在文山州的麻栗坡县、红河州的开远市设立假肢维修站,在临沧市、保山市和德宏州建立了假肢维修点,为安装假肢的患者及时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截止2008年5月,各假肢维修站(点)已为579名患者维修假肢630只,为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根据协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假肢康复合作项目第一个合作期于2008年6月30日结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把项目的部分管理职 责和财务职责(假肢生产所需的国内物资的采购)移交云南省红十字会。

为保证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经双方协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继续支持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假肢康复项目。6月30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云南省红十字会签署了第二周期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期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继续无偿提供进口假肢原材料、零部件和技术支持。之后,双方将视项目实施评估情况,协商进一步合作事宜。

(王廷尧  吕辉) 《中国红十字报》2008年7月8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