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新冠疫苗若无法运达 就无法在冲突地区发挥作用

身处战区的数百万人面对新冠肺炎和新型病毒变异株的传播不堪一击,因为他们无法获取疫苗。在全球各地接种的110亿支新冠疫苗中,仅有一小部分运抵受冲突影响的国家。

如今在疫苗接种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超半数都是饱受武装冲突蹂躏的国家。

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比重

在疫苗管理方面,陷入旷日持久冲突的国家往往面临种种固有挑战,包括缺乏冷链和储存能力,缺乏电力供应等,这些困难均真实存在。

诊所和医院遭到攻击,医护人员被迫逃离,整体局势动荡,实施宵禁制度或其他出行限制,也导致平民居民难以获得医疗服务,包括疫苗接种服务。让我们共同弥合疫苗缺口,让每一个需要接种之人都能获得疫苗。

两年来,可能致命的新型病毒变异株迅速传播的风险使我们难以回归常态。只有人人都被纳入疫苗接种工作,包括身处难以抵及的冲突地区的民众,才有可能对这种病毒加以控制。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管理工作组负责人索菲·苏特里希(Sophie Sutrich)

接种疫苗为何重要?

在乌克兰、也门和埃塞俄比亚等受冲突影响的国家中,人们正经历着战争与疫情的双重致命威胁。虽然还有许多其他困难和优先要务令人担忧,但新冠肺炎疫情为本就脆弱不堪的医疗系统又带来了额外的冲击,使民众生命面临更大风险。接种疫苗可以减少住院和死亡,还能减少出现新型病毒变异株的风险。

虽然富裕国家通过提供疫苗加强针应对奥密克戎病例激增的情况,但低收入国家中只有不到12%的人接种了一剂疫苗。

需要团结一心

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心,无论路途如何艰辛,无论"最后一公里"存在多少挑战,都要致力于为受冲突影响的社区提供疫苗。
各国政府、非国家武装团体、疫苗制造商和捐赠方必须:

  • 对地方供应机制与能力加大投入,确保疫苗不只是停留在首都机场,而是运抵前线地区和偏远地区;
  • 加强并支持因冲突及资金不足而被削弱的医疗系统;
  • 承认国际人道法中"防止疾病"这一基本原则(包括疫苗接种)属于医疗目的,以确保覆盖所有身处冲突地区的人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一道,通过开展中立的人道工作帮助获得前线两侧的准入,并协助安排运输和冷链物流,从而为"最后一公里"地区的疫苗接种提供便利。
保护每一个人,就是保护所有人。

幕后英雄

短片《最后一公里》的主人公由德拉鲁·玛丽·普里斯卡(Draru Mary Prisca)饰演,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名专业护士。德拉鲁·玛丽表示:"这部短片对我来说是本色出演,因为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她指出,在农村地区,医务人员由于处于供应链末端,只能尽一些绵薄之力。她说道,疫苗送达时往往已经过期。

分享#最后一公里#的故事,呼吁疫苗公平

就疫苗不公平现象和采取集体行动的迫切需要分享相关内容。只有每个人都安全无虞,才能保证所有人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