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海探索人道法项目:学习尊重生命、树立人格尊严

2005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推动和支持下,开始在上海实施探索人道法项目。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初中部的朱弘老师从那时起开始接触探索人道法项目和国际人道法的知识,到目前为止已有6年时间了。2011年6月,我们在中山学校的教室里采访了朱弘老师。

上海,中山学校,朱弘老师。
ICRC

上海,中山学校,朱弘老师。

结合探索人道法的培训,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在中山学校教授探索人道法(EHL)的情况吗?

2004年9月,我开始在中山学校初中部教授思想品德课,并于2005年9月开始担任班主任。2005年8月, 我第一次参加了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探索人道法师资培训班。同年9月,我们学校开始向部分年级的同学开设了这门课程。在2005年12月,我们首次接受了来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学校试点推广工作的评估检查,获得好评。2008年9月,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梅拉为代表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探索人道法培训项目推广组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

随后,我还参加过一些关于探索人道法的培训研讨等活动,这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更深入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EHL项目,加上在学校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让我和项目之间有了更深的关联。我参加的两次师资培训使用的是国际版的教材,还有国际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答疑解惑,这对我非常有帮助。

参加培训后,我由对EHL课程完全不了解到有所了解,师生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这对我平时的授课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之前,我的授课方式比较传统,主要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很多。但现在,在探索人道法的课堂上,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等方式主动学习。在每节课的最后,我会进行总结,但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授课,而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

在教授探索人道法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把授课对象定位在初一的学生。在经过2年左右的尝试后,我们发现这门课程更适合在初二学生中教授,因为初二的学生年纪大一些,他们思考得更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也要好一些。从2005年至今,我们已经对6个班、大约120名学生教授了该课程。根据每年情况不同,平均每个学期会有15~30节课时,大多在周五进行。

在EHL 的教学过程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根本上认同这样一种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去体验过程而不是更多关注结果。让学生试着去掌握一些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对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虽然只是初中生,但我的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体现出的能力还是常常让我感到出乎意外。比如,我只是简单地布置让学生呈现他们所了解的有关红十字运动的一个侧面,有的学生小组会用讲述的方式,有的学生小组会制作PPT,有一个学生小组还拍摄了视频,视频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了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两个重要主张形成的故事,视频中有字幕、有音效甚至还有拍摄花絮,从花絮中还可以看到家长为小组学生们准备饺子当午餐的场景,当我问学生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精力做这样一件其实并不强制要求他们完成的事,学生回答我因为他们很感兴趣,觉得比平常其它的作业完成起来更有趣。

中山学校参加过EHL课程的学生们。
ICRC

中山学校参加过EHL课程的学生们。

在中国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您认为教授探索人道法有意义吗?

当代中国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怪圈,这就是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这使现代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道德观念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中心,对他人缺乏关爱,生命观念淡薄。

2005年3月14日,在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 上,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颁布了两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它们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串连起年级的脉络,勾勒出了上海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探索国际人道法项目引导学生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正是与两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紧密结合的,是一个开展生命教育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该项目的推广。通过探索国际人道法课程,激发了学生们对红十字运动和国际人道法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在战争中如何以国际人道法的原则保护平民和非战斗人员,以及如何限制杀伤性武器和战争手段等开展积极的探索,在头脑中初步树立了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公民责任与团结等理念,帮助他们从小就懂得热爱和平,关爱他人,珍视生命。6年多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了解红十字会和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保护观念也越来越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依凭这个教育平台,不仅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全面形成和发展。

您能跟我们讲一下您编写的《走近红十字》这本书吗?学生对这本书的反响如何?

从2005年开始,我开始接触有关红十字基本知识传播和探索国际人道法项目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编写一本与红十字运动相关的校本教材,以拓展学生们关于红十字运动的知识,为探索人道法的学习做准备,同时也可以作为丰富课本内容的辅助教材。

为此,我尝试着编写了这本教材,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更好地在学校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当然教材的存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是否真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所帮助,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帮助。所以在编写中,我试图贴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注重同学们在课程中的情感体验与认同,所选的内容也注意体现校本教材的灵活性、发展性。但由于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不多,加之水平、精力有限,教材的不足尚有不少。

学生们认为,本教材作为在EHL项目开展之前了解红十字运动相关知识的辅助材料,内容还是非常详实,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有些章节的内容以前从未了解过,通过阅读及完成相关练习也拓展了知识面。

您对开展探索人道法项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我的国际人道法知识还不够,之前参加的培训都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答疑解惑。但当我在协助上海市红十字会进行师资培训时,对于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对国际人道法法律条规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国际人道法的观点分析当下的时事热点等,却常常无法给出准确回答。因此,我觉得我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加深学习,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相关资料或参加相关培训讲座。

除此之外,由于个人的教学风格有限,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交流平台来了解其他教授EHL的老师是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我希望能和他们有定期交流的机会:彼此讨论、分享经验,或者去其他学校观摩等等。

对于学生,我希望在进一步推进EHL项目进学校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去,如举办国际交流、夏令营活动等。当然,一开始不一定要走太远,可以先在国内有EHL教学项目的学校间开展交流。现在,在香港、上海、天津还有郑州都有EHL试点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校,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其它地域学习探索人道法学生们的不同观点。这对于他们拓展视野、改变固有观念都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