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邀请到新华社、CGTN等业内资深媒体人士现场分享远赴战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与宝贵经验,包括在战地进行采访以及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合作等。
活动邀请到新华社、CGTN等业内资深媒体人士现场分享远赴战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与宝贵经验,包括在战地进行采访以及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合作等。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拉里·梅比先生在活动开始时表示,本次沙龙旨在加强记者对国际人道法基础知识的了解及其对深入武装冲突地区开展工作的媒体工作者提供的保护。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传媒主管张双峰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红十字运动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使命和职责,尤其是国际委员会在武装冲突地区公正、独立及中立的原则和在保护包括记者在内的非参战人员方面做出的努力。
新华社原驻利比亚记者刘万利分享了201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帮助记者撤离利比亚里克斯酒店时的所见所闻。
在专题讨论环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传播官员刘欣燕博士结合战地记者们的实际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国际人道法的基本知识和其中涉及到的对记者的保护。
来自新华社的年轻记者杨臻分享了他在叙利亚拍摄的一组照片。图片中震撼的场面,一张张朴实却难掩心痛的面孔,让大家体会到长期的战乱纷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的极度苦难。
来自CGTN的记者孟庆生和大家分享了他今年初跟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在伊拉克采访重建工作的经历。深入库尔德地区有惊无险的安检程序;采访归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行进;在战争结束后那些未爆炸的遗留物给平民带来的伤害,这些生动的经历让每一位在场嘉宾深刻体会到战地报道中面临的各种危险。
刘欣燕博士向大家介绍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专门为在武装冲突中遭遇不测的新闻记者开设的固定热线,详细介绍了在特定情况下,记者如何通过该热线寻求帮助。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传播主管瓦莱里·姆鲍·纳纳先生分享了和武装组织接触的经历,提醒在座记者在前往高危地区采访之前要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并可通过国际委员会在各地的代表处寻求创伤恢复心理援助。
本次沙龙还特地邀请到来自中国红十字会训练中心的资深急救培训师李玉珠老师,向大家介绍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李老师向大家讲解了高质量的CPR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简单有效地处理创伤、骨折等实用的知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纷纷上前实际演练起来。
在媒体沙龙茶歇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传播主管瓦莱里·姆鲍·纳纳先生与一名CGTN的记者分享战地经验。纳纳先生表示,“过去几年来,中国媒体对武装冲突的报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记者还受邀前往战区进行采访。记者们以专业精神探究真相的同时,作为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人,对自身的基本保护不容忽视。希望沙龙有助于了解国际人道法对在武装冲突地区开展工作的记者所提供的保护。”
首届国际人道法与危急局势中的记者保护媒体沙龙于2018年4月19日在京举办,共有20余名来自国内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受邀参加。
本届沙龙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举办,并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
自1985年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还开通了固定热线(+41 79 217 32 85),为在武装冲突中遭遇不测的新闻记者提供帮助。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863年,是一个中立、独立的组织,其职责是保护和帮助受武装冲突和其他暴力局势影响的人。自2005年成立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北京代表处一直致力于推广国际人道法,促进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地区及全球活动的支持,对国家红会提供支持,并与国家红会合作开展假肢康复与生计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