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需求能力建设
每年中国部分地区经常遭遇灾难袭击,应急救援日益成为这个人口大国的关注。为期两周的“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本月在北京举办,这也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期培训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过该培训班帮助中国各地应急救援专家进行能力建设,同时该培训将针对实地情况不断调整。
每年中国部分地区经常遭遇灾难袭击,应急救援日益成为这个人口大国的关注。为期两周的“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本月在北京举办,这也是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期培训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过该培训班帮助中国各地应急救援专家进行能力建设,同时该培训将针对实地情况不断调整。
分享与收获
专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协调员 伊夫•艾蒂安(Yves Etienne)
问:在一些国家里“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已经举办多年。据您观察,培训班对这些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从1986年到今天,我们共举办了117期培训班,而学员则来自更多的国家, 估计达到150个国家,这是个庞大的人道网络。今天如果你参加世界某一处紧急救援,你肯定会碰到参加过培训班的老学员。尽管我们说不同语言,但我们在精神上相同。因为大家曾经在两周时间里一起学习,学员共享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你身处非安全之地是非常有益。
我本人非常喜欢见到这些学员。我知道他们参加过培训,所以他们会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救援中。在中国专为中国学员举办培训班非常合乎逻辑,因为这个国家太大了。如果我们想在这里建立起人道网络,我们还有很多年的工作要做。每次我打开中国地图,我都会惊叹于中国国土面积。毫无疑问,我们要投入几年在中国开展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
培训班学员是来自中国各地的专家,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问:请问您在经过这两期培训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您认为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
答:现在我们培训工作开展得很好,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关系也日益加强,大家彼此了解,希望不久我们能够共同授课,至少我们已经开始相互学习了。如果你注意一下今年的培训教材,你就会发现有些教材是中文的,而不再是翻译过来的。这本身就表现了培训过程中信心充分,对此我非常高兴。
关于提高,我们每年在日内瓦见面一次,大家坐一起讨论协调工作,尽量融入人道领域的最新发展,使每位合作者能与之相适应,我们坚持这么做。2011年我们还将在10个国家开展此培训。我的理念就是这10个培训内容都相同,在日内瓦开展的培训与北京的培训相同。
问:培训两期结束之后,您如何评价该培训在中国的需求量?学员和中国组织者方面的反馈如何?
答:由于中国疆域宽阔人口众多,所以它会面临很多问题。在这里开展此培训正是理想之地。中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所以让人们有备无患非常必要。另外中国红十字会的参与非常有益,这就有家的感觉。每当我看到国家红十字会的人员时,我就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因为我们喜欢与家里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们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学术界和国家红十字会共同举办这个培训,这正是我们最期待的形式。
学员们的反应非常出色,我知道在中国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并不常见,但学员们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这个方法,现在他们应用自如,相互交流。我还记得第一次培训班在北京蟹岛举办时,那里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我提出的圆桌讨论。他们问我:你是吃饭还是授课?我说授课,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圆桌是用来吃饭的,不是授课的。后来我说就当我们是吃饭的,请帮我们准备圆桌吧!
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开幕当天,学员们通过开课小游戏彼此认识。今年的培训班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举办。
问:据我们了解,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请问这个调整对中国的培训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我们将最新发展融入课程中,比如:20年前,我们不谈性暴力;我们不谈失踪人员;我们不谈心理健康;因为那时人道工作者对此类问题并不关注。现在这已经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变革。
问:根据您与中国组织者的讨论和交流,您认为今后该培训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样?下一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步骤是什么?
答:该培训在中国将持续开展,因为我们已经相互了解,或许我们会尝试在另一个城市举办。中国国大人多,而在瑞士日内瓦,来自瑞士本国的学员越来越少,因为所有相关人员都已经参加过此培训了,只剩下年轻医生了,所以需求量没有那么高。
下一步就是将此培训列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项目常规工作。对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来说:授课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得越多,学得也越多;与人分享,你本身也在收获。这正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培训。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营养与食物安全专家阿兰•穆雷负责协调关于营养需求及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措施方面的课程。穆雷还有几天就要退休了,告别他工作数十年的人道领域,在2010年中国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上的工作是他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执行的最后一项任务。
需求与期待
专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王志锋副主任
问:“密集人群应急培训班”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两年,您如何评价这两届取得的成就?您觉得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
答:我觉得目前来说,培训班效果相当不错。从学员参与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已经不大一样。去年学员以救援队队长为核心成员,今年的学员来自各个领域和部门,涵盖面比较广。虽然学员来源渠道广,他们对课程、老师授课方式的适应度快了很多。去年中外教员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磨合过程,今年这个过程就明显缩短。在理念方面,学员最近几年变化比较明显,对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和说法了解了很多。培训开始当天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部王平部长的介绍起了铺垫的作用;另外最近几年中国更多地参与了国际救援工作,大家对此了解也越来越多,所以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快了。
至于需要提高的方面,我本人感觉培训越来越符合中国学员的情况。
问:目前国内对这种培训班的需求量有多大?培训班人员和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对此的反馈如何?
答: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很明确的信息就是:中国对应急培训需求量极大。以前我们的基础工作没有那么结实,应急培训基本上从非典之后才开始重视开展,可以想象它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从国际视角来说,中国越来越多地参加国际救援活动,救援人员出去之后就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而国内的情况很多与国外不一样,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论从总的需求来说以及培训设置的课程来看,应该说密集人员应急培训班还是比较好的。
问:您认为现在学员对此培训的需求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所能提供的培训之间是否还有待调整?
答:我个人希望把这个培训做成长期稳定的项目,这样就能逐步满足中国国内一些学员需求。特别是针对那些可能参与国际救援的一些学员,他们可以是我们今后在考虑招收学员考虑的一个重点。除了满足国内所有卫生应急需求之外,可以考虑涉外救援人员为必不可少的学员。
问:对于明年的培训,您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
答:我个人认为我们肯定是想继续合作。如果确定要继续办,希望把时间确定下来,第二我想中方参与层度再高一些,我指中方授课老师无论从时间上和内容上所占成分更大一些。第三个问题涉及到经费问题。如果经费充足,我们可以拉出去搞一些演练,这样把演练和课堂相结合。
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多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学院开展这个培训,而且效果很好。您对此培训的今后发展有什么打算?
答:这个问题我代表不了学院回答,我只能代表我个人,这本身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双方都是一个促进,我本人希望这个培训能够固定下来,形成一个比较长久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