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南奥赛梯:行政分界线两边的生活

06-08-2009 特别报道

在分界线两边,无论是南奥赛梯还是格鲁吉亚都因2008年夏爆发的战斗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下文是有关一对无法与住在“另一边”的儿孙团聚的老夫妇以及决心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年轻寡妇的故事,冲突造成的持续影响在他们的身上可见一斑。

  南奥赛梯:纳泰拉和沃洛佳看着在2008年冲突中遭到损毁的村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在为他们提供食品和医疗援助。格鲁吉亚:2008年8月纳尔萨维泽一家被迫离开村子。他们现在只盼着早点返回家园。  
 
置身在这对年迈夫妇的庭院中,其他的一切都会被抛诸脑后。院外是一片田园般的景色,院内到处散养着各种家畜,很难让人联想到生活在这个遭到过战争蹂躏破坏的南奥赛梯小村的居民所面临的种种担忧。
 
纳泰拉和沃洛佳婚后一直住在这里。纳泰拉说:“我过去住在第比利斯,只有在暑假和家里有大事时才会回村探亲。沃洛佳以前非常帅。我们17岁就结婚了。”纳泰拉和她丈夫自1952年起一直共同生活。他们携手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想方设法盖起了这幢小房子,养大了4个儿女,还照顾孙儿们。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住在离哥里和第比利斯不远的“另一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电话成了他们与孩子联系的唯一途径。纳泰拉向她女儿询问孙儿们的情况,并告诉她村子里的生活及自己的日常饮食——主要是豆子和面条。纳泰拉回忆起50多年前卫国战争时期的情形,那时她还只是个小姑娘。她妈妈总在兜里装一片黑面包,以防哪个孩子饿晕过去。当时他们总梦想着能过上可以尽情吃面条的好日子。
 
2008年夏的战斗过后,纳泰拉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下前往第比利斯接受治疗。她不在家的日子,沃洛佳吃了不少苦。有时,老邻居维克托会来帮他砍柴做饭。六个月后,纳泰拉回到家中。
 
今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护士奥尔加前来探望他们。她帮沃洛佳穿衣服时,老人讲起了自己在斯塔夫罗波尔边区的生活、当兵的经历以及盖房子的那段时光。他总结说:“生活就像个花瓶,如果它碎了,你能做的只有拾起碎片。”
 
   
 
23岁的绍连娜•纳尔萨维泽(Shorena Narsavidze)是个又高又瘦的女孩,笑容温暖但眼神忧伤。她是家里五个孩子(一个男孩和四个女孩)中最小的。纳尔萨维泽一家来自科多里河谷的阿扎拉(Azhara)村。
       

©ICRC 
   
绍连娜•纳尔萨维泽 
           
绍连娜7岁时,残酷的战争使她家备受磨难,还夺去了家中的顶梁柱:父亲乔治•纳尔萨维泽在1993年冲突快结束时在阿布哈兹去世。一家人被迫逃往别的村子避难。然而,几个月后,绍连娜的母亲决定重新回到阿扎拉,修整那里的农场。
 
纳尔萨维泽家原有一个大农场,养着10余头牛、猪,还有许多蜂箱、肥沃的耕地、核桃树等等。村里人给他们家很多支持,帮助他们耕田种地。绍连娜的哥哥罗曼曾经帮父亲干活,他负责饲养牲畜,而家里的女孩们则负责种菜和喂鸡。
 
时光飞逝,绍连娜的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都结婚生子。绍雷纳也是年纪轻轻就坠入爱河。她遇到尼科时还在上学。2008年春,他们决定结婚。尼科找了一份卡车司机的工作。
 
2008年8月8日,当军用战斗机在村子上空盘旋时,绍连娜怀着四个月的身孕。科多里河谷遭到轰炸。纳尔萨维泽一家和其他村民一起逃跑,前往丘贝里。不幸的是,尼科的卡车在半路抛锚,他们只得弃车步行。除了衣服,他们什么都没带。
 
第二天,一家人到达丘贝里。绍连娜的一个姐夫把他们接到自己在附近纳克拉(Nakra)村的家中。不久,冬天来了。绍连娜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供的食品和其他物资帮助我们活下去。”但尼科患上了抑郁症。他无法忍受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也无法承受失业的打击。巨大的压力使他不堪重负,在那年12月离开了人世。
 
2009年1月,孀居的绍连娜生下了一个遗腹子。她给孩子起了和父亲一样的名字。如今,6个月大的尼科是她唯一的牵挂。她说:“他是我的希望和未来。当炸弹落下,当你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死亡和毁灭时,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和安全更重要了,而一旦局势平息下来,你就开始琢磨如何喂饱孩子……”
 
现在,这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绍连娜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小尼科开心地笑着,手里紧紧攥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宣传册,揉皱了其中一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