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二战中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
鲜为人知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在全国各地都开设了拘留营。这些营地设于西澳大利亚海岸上的罗特内斯特岛和塔斯马尼亚的布赖顿等偏远地区,用于拘留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居民,安抚公众对“敌国侨民”的情绪,并关押被送到澳大利亚的数千名包括战俘在内的外籍被拘留者。
据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资料显示,在1942,澳大利亚关押的被拘留者最多时达到12000多人。共有约7000名当地居民被拘禁,另有8000人是在遥远的英国和中东被拘捕后转押到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战时拘留政策的法律依据是《1939年国家安全法案》,该法案允许政府签发一系列法规,使当局有权控制与澳大利亚交战国家的公民。虽然对敌国公民实施无限期拘禁最初只是一种特殊做法,但随着战争的深入,这种做法越来越普遍。事实上,在1941年日本帝国加入战争后,大批在澳大利亚的日本人集体被拘禁。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探视澳大利亚营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大多数交战国探视拘留营地,旨在监督俘虏的状况,并改善他们的拘留条件。 1940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战俘和被拘禁的平民从英国转押到澳大利亚拘留营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在澳大利亚开设代表处。澳大利亚红十字会率先针对战争开展人道应对工作,包括通过在每个州设立伤员、失踪者和战俘办事处来开展工作。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的职责,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有责任探视澳大利亚的战俘营。
在经过与澳大利亚政府长达数月的磋商之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当地设立代表处的建议终于在1941年年初获得政府批准。战争期间,澳大利亚接待了三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乔治•纪尧姆•莫雷尔博士(Dr Georges Guillaume Morel),他是掌握多国语言的经济学博士。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正的使命相符合,该代表处重点关注被关押在澳大利亚的所有战俘和平民的情况及受到的保护,不论他们的种族、政治派别或宗教为何。在探视拘留营地期间,莫雷尔博士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敌方海军军人、在澳大利亚水域截获的商船船员、曾经住在英国但遭纳粹迫害而被转送到澳大利亚的犹太难民以及原籍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澳大利亚公民等等。
法律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还没有规制被拘留平民待遇的国际公约,尽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经为此工作了近二十年。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红十字国际大会通过了有40项条款的公约草案,但这份“东京草案”因战争原因迟迟无法定稿。在没有正式协议的情况下,到1939年底,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交战国磋商将《1929年有关战俘的日内瓦公约》适用于被拘平民。澳大利亚拘留营根据1929年公约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国家安全条例、法定规则和法规以及营地条例和细则来管理营地。但是,在这些框架之外,依赖与敌国的互惠对等协议,还是通过谈判出台了许多做法和政策。虽然这给被拘留者带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互惠对等政策也有负面影响。这种互惠待遇带来的威胁可以从澳大利亚红十字会1942年9月发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一封电报中看出端倪:“我方深切关注,媒体报道德国当局考虑限制发给我方战俘的来信,以报复在澳大利亚的德国战俘未收到信件”。电报驳斥了有关在澳大利亚的德国战俘无法接收包裹的报道,并要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立即与德国当局交涉来澄清情况。
莫雷尔博士坚守岗位,直到1945年10月突然病倒并在接受紧急手术治疗后不幸逝世。他的妻子欧仁妮暂时接替他的工作,直到1946年5月新代表皮埃尔•德库厄德(Pierre Descoueudres)到任。在战争结束前,拘留营中许多被拘留者已经获释,而另一些人是在敌对行动结束后才获准离开拘留营的。在1944年3月(莫雷尔博士去世前一年多)《悉尼先驱晨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莫雷尔博士分享了他对红十字战时活动的看法,他将这些活动称为“我们文明的颂歌和精神成熟的标志。”虽然红十字在战争期间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人道之光,但也有许多我们未能帮助的人。二战发生的毁灭性事件,特别是纳粹犯下的种族屠杀,凸显了制定保护战时平民之国际条约的必要性。在“东京草案”首次起草十五年后,国际社会最终通过了1949年《有关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第四公约》。澳大利亚在1950年1月签署了这一公约。
加强对被拘留者的法律保护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继续与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就如何更好地保护武装冲突局势中的被拘留者开展工作。作为加强国际人道法项目的一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在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各国开展重要磋商,讨论如何加强对被剥夺自由者(特别是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被拘留者)的法律保护。与国际性武装冲突相比,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这类保护非常有限。加强国际人道法项目旨在加强以下四个关键领域的法律:拘留条件、保护特别脆弱的被拘留者、羁押理由和程序以及被拘留者从一方到另一方的转押。磋商进程将以报告形式提出有关下一步工作的建议,提交2015年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