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的学生们在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大放异彩
30-03-2011 特别报道
从新加坡到斯里兰卡,从北京到孟加拉,从堪培拉到柬埔寨, 来自亚太不同地区的学生们齐聚香港——但却并不是为了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而来!实际上,来自亚太地区20所大学的学生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三月份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目录
介绍
在一场虚拟的武装冲突中,一名上校被指控犯有战争罪。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学生们要作为这个案例的辩方或控方应对法官们提出的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颁奖仪式上,首席法官杰弗里•马说这次的活动主要强调的是司法公正和公平审判需要什么。
“无论指控是多么严厉,抑或被告的行为有多么残暴,公平审判对于被告来说是绝对必需的,”香港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说道。
模拟法庭竞赛已经举行了9年,旨在宣传推广国际人道法。出于人道考虑,国际人道法旨在对战争的影响加以限制。
这次的活动吸引了将近60名学生和他们的教练。同时,主办方还邀请了60多位法律专家作为法官和特别来宾参加此次活动。
这次比赛由香港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所大学的法律系联合举办。
在众多观众面前,激烈的决赛在香港最高法院举行。来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代表队最终获得冠军。
来自印度赖布尔的希达亚图拉国家法律大学代表队获得了亚军。
“我喜欢这里的每项活动。这里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大学的队伍,每天都会认识很多人。 模拟法庭的辩手们,以及教练和法官都经验丰富。”在比赛中获胜的新西兰代表队的队员萨拉•威尔逊说道。
为了参加3月3日—5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所有的队伍早早便开始准备。 其中, 许多队员都曾学习研究国际人道法至深夜。
大部分队伍已经参加过当地的比赛,并取得胜利,才能来到香港参加亚太地区的比赛。
从他们在家乡参加模拟法庭比赛的经历到在香港的种种新体验和新结交的来自亚太地区的朋友,通从以下的照片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同学们的香港模拟法庭竞赛之旅。
中国政法大学
在模拟法庭竞赛中,学生们都要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样,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参赛。同时,英语也是国际刑事法院使用的两种工作语言之一。
和所有母语不是英语的参赛选手一样,罗敏(音译)发现用英语进行比赛非常具有挑战性。“我发现我们不能马上理解法官提出的问题,” 她说, “今后,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新加坡管理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队)
在这次的比赛中,新加坡代表队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是唯一一支由来自两所不同大学的学生组成的队伍。在距离比赛开始仅6个星期时,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学生法韦安• 康和他的同学才初次见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队友。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在谈到国际人道法当前适用性问题时,法律系大五学生萨拉表示:“我觉得,普通国家直接参与武装冲突的情况越来越少,因此在国际法领域应当更多关注非国家参与方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香港大学
主场比赛的优势:“香港是一个美好的城市,我们期待并欢迎其他地区的队伍到香港参赛,” 苏晨曦(音译)说,她是香港大学代表队的队员。
“我很珍惜这次能与来自其他地区同学交流的机会,通过他们,我接触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这次比赛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这名政府与法律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说这次活动让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当辩护律师的感觉。
" 这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目标,并让我对我的将来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这名一直对国际法非常感兴趣的18岁女孩说道。
京都大学 (日本京都)
为了准备这次的比赛,一些参赛选手需要学习他们在大学课堂中还未接触到的法律知识。 对于队员村井加奈来说,用英语进行辩论非常具有挑战性。
在备赛的过程中,加奈练习用英语来讨论国际人道法,和其他队员一起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与高年级的前辈一起演练模拟法庭的辩论。
“这对我来说有些困难,”这名19岁的法律系学生说。
在第九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京都大学作为第一支来自日本的队伍首次参赛。
“经过一轮一轮的比赛,辩手们越来越成熟,”来自京都大学法律系三年级的岩城阳大说,“我希望模拟法庭竞赛能够一直举办下去,可以持续很多年。”在这次比赛中, 岩木给予京都大学的队员们很大支持。
加奈说她感到非常紧张,完全被其他辩手的表现所折服。
尽管如此,在香港的比赛为加奈提供了一个机会,与其他学生讨论实施国际人道法所遇到的挑战以及遭受战争之苦的普通人所面临的现实。
“我很高兴可以与其他人就本届模拟法庭以及各种问题交流意见,”她说。
“我对他们的思考方式以及对职业的看法印象深刻,”加奈在比赛结束后说道。
加札马达大学(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
里兹基最终获得了最佳辩手奖,这对于本身学习商业法的他而言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绩。
在参加比赛之前,“国际人道法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片陌生的领域,”这名法律系3年级的学生说道。
他们队的教练乌塔马• 尤基茨蒂拉先生说这次活动帮助他的学生们提高了法律和分析能力。
他说:对于印度尼西亚法律专业的老师们来说,模拟法庭是加强国际人道法教学的新途径。
西里曼大学(菲律宾)
成均馆大学(韩国,首尔)
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这支来自韩国的队伍并没有空手而归。他们的队伍获得了最佳呈词的第二名(该奖项旨在表彰优秀的案例分析提交者)。
金禹柱笑着说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段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非常有意义。”他希望可以将所学到的东西传达给下一次代表他所在大学来参赛的同学们。
他说:“我感到很满意,法官的问题很尖锐,直奔主题。这是我在这次比赛中最美好的回忆。”
希达亚图拉国立法律大学(印度,赖布尔)
最终,这支来自印度赖布尔的队伍获得了这次比赛的亚军。为了准备这次香港模拟法庭比赛, 加里玛和她的队友经常学习国际人道法到深夜。
“我们学习人道法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9个月了,”她说,“我们花了无数个夜晚来准备,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彻夜不眠。”
阿努布洪蒂作代表的希达亚图拉国立法律大学今年首次参加模拟法庭的比赛,她保证将会帮助将来参加比赛的同学们进行准备。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 (马来西亚吉打州,达鲁尔阿曼)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代表队首次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是在3年前。那次经历激起了他们参加亚太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兴趣。不仅如此,乔舒亚•特•洪关也因此决定从事与国际人道法相关的工作。对于这位25岁的年轻人来说,参加香港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令他大开眼界。 这次经历令他对与人道法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 C. Chu for the ICRC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
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国际人道法官员丽贝卡• 欧文采访了参加模拟法庭比赛的学生们。
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地区级比赛是由澳大利亚法律学生联盟、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我之所以对国际人道法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际运用,并能看到实实在在效果的国际法,”她说道。
肯德拉所在的参赛队在地区级比赛的成功为她和她的队友赢得了参加8个月后在香港举办的亚太地区级模拟法庭比赛的机会。
“我对国际人道法的理解加深了,而且对国际人道法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也有了更多了解,”肯德拉在谈到这次在香港的比赛时说道。不仅如此,她还表示通过比赛,她对国际刑事法院也有了更多认知。“我在短时间内学到了不少东西。”
吉林大学(中国, 长春)
孟加拉国,达卡大学
“模拟法庭是一个过程,”阿佩塔说,“在这里,你可以探索许多前沿领域, 这是学术论文无法带给你的。因此,你可以自由发挥心中的想法。”
对于这名22岁的法律系优秀学生来说,能够与来自亚太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是整个活动中最棒的部分。“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国际合作,并对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有了更多了解,”她说道。
谈到参加模拟法庭比赛的经历时,法律系学生桑吉塔• 法尔扎纳• 加齐(中右)说:“法官们非常棒, 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挑战性……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代表队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模拟法庭竞赛,他们加深了对国际人道法重要性以及红十字在亚太地区的救援工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