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美的经历——记第五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26-11-2011 采访

11月26日至11月27日,第五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人民大学举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参赛队伍是历届最多的一次。这不仅说明模拟法庭竞赛认知度的提高,更意味着国际人道法越来越受到国内法学界的重视,而其影响力也将益发深远。

简介

来自25所高校的50多名参赛队员在经过了25场预赛、4场四分之一决赛、 以及2场半决赛之后, 最终由厦门大学队获胜。南开大学队和中国政法大学队分获第二、三名。明年三月,这三支队伍将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前往香港参加第十届亚太地区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然而,模拟法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更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都表示自己无论是在对国际人道法的理解上还是在和法官的交流上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在回忆起自己和队友们备赛时的日日夜夜、赛场上的同心协力以及彼此支撑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参加模拟法庭是他们大学生活中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另见:    

 

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一次跨文化的对话

卢卡斯•菲勒是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目前,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人民大学进修。在此之前,他曾在美国军方担任飞行员。而正是这段经历, 让他对国际人道法以及社会伦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比赛中,卢卡斯•菲勒法官认真倾听参赛队员发言。他认为模拟法庭竞赛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锻炼了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比赛中,卢卡斯•菲勒法官认真倾听参赛队员发言。他认为模拟法庭竞赛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锻炼了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 ICRC

为什么想要来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在我看来, 作为法官参加模拟法庭竞赛是对那些对国际人道法感兴趣的年轻学子们的一种支持和鼓励。同时, 对我来说,这也是了解其他人如何根据基本法条解读国际人道法的机会。这是一个促进跨文化、跨国家之间对话,宣传国际人道法,限制战争发生频率以及降低战争危害的机会。

与上次相比,你认为今年学生们的表现如何?

2009年11月,我曾担任过第三届模拟法庭竞赛的法官。当时,我就被那一届学生们的表现所震惊。因此,我的确对今年的参赛队员有很高的期待, 而他们的表现也没有让我失望。 他们都非常的棒!在比赛中,他们展现了才能与智慧以及快速学习的能力。

有些队伍可能在赛后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失望,对于他们你有哪些建议?

我能想象, 因为我自己也曾参加过类似的竞赛。 一些学生可能在比赛之后感到失望,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积极地来看,这意味着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无论结果如何,与你的教练、队友一起,对这次的比赛进行反思和讨论, 并思考你该如何把这次所学到的东西在未来的实践中应用。

记住,我们总是严于律己。所有的法官、教练以及观察员都知道整个的参赛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压力巨大的。模拟法庭竞赛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将日常所学进行演练的舞台,通过犯错误来不断学习。我们并不期待你在这个舞台上完美无缺,因为这不切实际。 无论你们的结果如何,我认为只要你感到在备赛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你就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冒险尝试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你们是如此的年轻,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个经历比最终的结果要重要得多。

在模拟法庭竞赛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能力?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想大概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吧。也许你记得每条法规以及所有案例,但如果你不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所需要的地方,那也无济于事。这就好像是,那些原本你以为重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一个逻辑性强、有说服力、不模棱两可的观点才至关重要。这也许才是模拟法庭竞赛最有价值的地方:不仅促进阅读和记忆, 还提供了一个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而且,我的确注意到有的队伍通过比赛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模拟法庭训练批判性思维

在2007年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之后,郑园前往纽约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公法法律硕士。随后,她被纽约大学选送到国际法委员会进行实习, 并在联合国法律事务厅编纂司工作了一年。2010年9月,郑园作为协理法律干事开始在国际法院工作。今年11月底,她担任了第五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法官。

比赛中,郑园法官向参赛选手提问。为了参加本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她特地从荷兰赶来。 

比赛中,郑园法官向参赛选手提问。为了参加本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她特地从荷兰赶来。
© ICRC

你认为在中国举办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何在?

首先,模拟法庭竞赛本身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力培训,知识的获取自然是目的之一,但分析、调研的能力、笔头的功夫、语言的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临场的反应等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国际公法领域的题目虽然可能和很多人今后从业涉及的主要领域不容易特别吻合,但国际公法的特点决定了很多问题没有唯一绝对的正确答案,尤其是对于人道法和国际刑法中的一些前沿问题,更是经常出现新的案例和新的变化,这对学生读案例、分析法律发展趋势是非常好的训练。我不敢说每届比赛都会有很多选手最终把国际公法或模拟法庭竞赛题目中所涉及的领域作为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但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大四的时候, 我自己曾代表北京大学参加过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因此更能体会这样的比赛给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我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在参加模拟法庭竞赛时才认准了自己的兴趣方向,也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在模拟法庭竞赛中,你最看重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

这次是我第一次担任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法官,也是我第一次做中国赛区竞赛的法官。可能每个法官看中的具体能力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的几点肯定是共通的。比如最基本的是对事实和法律了解的深度。再好的技巧,如果事实没有弄清,法条怎么用没有搞明白是肯定没法走得很远的。比如看案例,有的人可能只看过综述或者某些相关段落,但是整个的案情和比赛题目有哪些联系和不同,法律结论为什么相关等,这些东西弄不清楚,一被问问题就能看出来研究做得扎实不扎实了。另外就是怎么用法律强化自己一方的观点和攻击对方的弱点。这个东西一句两句很难说清楚,不过由于在学校里缺乏普通法的训练,所以很多队员都做得不够好。这需要依靠观察别人的诉状以及别人的比赛,然后自己找出差距,进行修改,才能慢慢提高。还有就是临场的一些能力,比如能不能专注倾听对方发言,能不能很快地找出对方弱点,能不能在法官的提问或对方的回答中发现一些自己需要及时调整的东西等,这些都是比较高的要求。 也许是因为我们缺乏普通法教学方式的训练, 所以大部分的队员在这方面都不是太突出。 还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大部分学生在仪表仪态上做得很好,不过可能在比赛过程中因为紧张等原因, 有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就有抢话或者特别口语的东西冒出来,这些细节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不过有时候也会影响法官对其的印象。

你认为中国法律专业的学生同国外法律专业的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 怎么说呢,对中国的法律教育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我觉得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好的,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 学生们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还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比赛、课题等等。但差距还是有,这个不能否定。有客观的原因,比如语言。国际法的一手重要材料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这个硬条件可能就会让很多中国学生走得比较艰难。更不用说一些机构还要求法语,甚至西班牙语等。法律能力的话,普通法系出来的年轻律师思维方式和我们这样接受讲授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确差一些。这个问题我和很多中国留学生都交流过,大家一致的感受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出国后硬逼着自己强化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讨论一份同样的材料,很多外国学生可以很快地找出着眼点和问题并开始深入讨论,而我觉得谁说的都对,即便是相反的意见我也觉得有道理,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慢慢从外国学生的身上学,会渐渐好一些。

你现在在国际法院工作,这对于希望将来在国际法以及国际人道法领域发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榜样。对于他们,你有哪些建议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难回答的。国际法以及人道法领域的发展其实范围非常广,进外交部、进研究机构都是职业选择。到非政府组织,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也是一条出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我觉得是比较难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各种职业都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条件、可能有哪些困难、自己适不适合等等。比如国际组织,僧多粥少,而绝大部分职位都需要同全世界年轻的法律人才一起竞争,如果不涉及中文和中国,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有什么优势可以杀出重围。 事实上,很多人都从无薪实习开始,几个月甚至大部分是几年之后可能才会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这在经济上对很多同学都是一个挑战。而且,绝大部分的机构都在国外,能否适应远离家乡的新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很实在的问题。可能听上去不是太乐观,但我觉得想清楚了再决定比稀里糊涂出来以后才发现好多没有预想到的困难要理性得多。

以人为本的国际人道法

作为25支参赛队中少数几支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学之一,内蒙古大学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了。远道而来的他们希望能在这一高水平的赛事上见到更多来自西部兄弟院校的队伍。在他们看来,模拟法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其他院校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来自内蒙古大学的李帆在赛后表示自己的队伍还有许多不足。他说他会指导学弟学妹,支持他们明年继续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来自内蒙古大学的李帆在赛后表示自己的队伍还有许多不足。他说他会指导学弟学妹,支持他们明年继续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 ICRC

赛后,内蒙古大学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范晶晶老师一同合影留念。 

赛后,内蒙古大学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范晶晶老师一同合影留念。
© ICRC

为什么想要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我们学校是从2010年开始参加这个比赛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比赛拓展视野。 和其他参赛队相比,我们在知识上的差距肯定是存在的,而且还不小。 但和一些国内顶级法学院相比,我觉得更大的差距是在视野上的,毕竟与东部院校相比,西部院校的信息交流要差很多。通过比赛,我们发现原来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多元的,并不是单一的,这让我们不再囿于一种固有的思维。

通过这次比赛,你们对国际人道法的认识是什么?

国际上各国间的博弈更多是一种利益的博弈,所以各国的利益是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但国际人道法的出发点很不一样,它抛开各国立场,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它的出发点更大程度上是人,而不是国家利益的此消彼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备赛和比赛时,都有哪些挑战?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因为思维方式的原因, 语言方面会有一些障碍。 中国法官的提问很容易理解,而国外法官的提问比较难理解。另外我们对国际人道法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由于准备时间比较短,所以功课很多都没有做足。虽然去年参加过模拟法庭竞赛的学姐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但在经验上我们仍显不足。

你们将如何准备明年的比赛?

今年我们带了观察员来,他们将在明年代表我们学校参赛。 毕竟明年比赛的时候, 我和我的队友都已经大四了,能给他们提供的帮助很有限。亲自到现场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与其他队的差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英语方面,毕竟英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就是对人道法知识的学习。期待他们在明年能有比我们更好的发挥吧。

专访最佳辩手李莹

来自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美中心”)的李莹是今年的最佳辩手,而这也是中美中心第一次带队参加模拟法庭竞赛。在第一天的比赛上,李莹和队友李木子流利的英文就给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她们也成功晋级前八强。这对于一支首次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队伍来说实属不易。随后,李莹与我们分享了她和队友在备赛时的心得与感受。

比赛结束后,李莹和李木子围在西蒙教授身边,商讨接下来的比赛对策。 

比赛结束后,李莹和李木子围在西蒙教授身边,商讨接下来的比赛对策。
© ICRC

来自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李木子坦言在参加模拟法庭竞赛之前,对国际人道法并不了解。她希望通过这次比赛磨练自己并积累经验。 

来自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李木子坦言在参加模拟法庭竞赛之前,对国际人道法并不了解。她希望通过这次比赛磨练自己并积累经验。
© ICRC

李木子在法官面前的发言清晰流畅,充满自信。比赛结束后,她说:“这次我能非常幸运地夺得最佳辩手,主要归功于西蒙教授对我的训练。这次比赛,从口头训练到最后去北京,一路跟着西蒙教授,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木子在法官面前的发言清晰流畅,充满自信。比赛结束后,她说:“这次我能非常幸运地夺得最佳辩手,主要归功于西蒙教授对我的训练。这次比赛,从口头训练到最后去北京,一路跟着西蒙教授,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 ICRC

你为什么会对国际人道法感兴趣?这和你将来的职业规划有联系吗?

从初识国际人道法到产生兴趣再到后来积极参加本次模拟法庭竞赛,主要都是因为中美中心开了这门国际人道法的课程。我们学校专门设有国际人道法这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授课老师罗达•穆西卡特(Roda Mushkat)教授在国际人道法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曾在香港、英国、北美等地的多所高校授课、访学。她授课的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包括引导式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课堂陈述等。

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是想做律师的,而模拟法庭的经历对律师技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法律在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样的组织中得到应用、发挥。

你认为自己能得到今年的最佳辩手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能得到最佳辩手真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至于原因,最重要的肯定是两位教练高效、针对性强的辅导,还有我和另一位队友的共同努力。这次比赛,我和队友非常荣幸地有两位教练相伴,他们现在也是中美中心的法律教授,一位是罗达•穆西卡特教授,另一位是托马斯• 西蒙(Thomas Simon)教授。

罗达•穆西卡特教授是教国际人道法的老师,对该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同时她指导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是她最早带领香港大学的学生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因此被港大法学院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开创历史的妈妈”。她主要在撰写诉状上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一直教导我们要以专业的法律思维方式来撰写诉状,将应适用的法律、相似的过往案例和本案中的事实相结合。

我们的另一位教练托马斯• 西蒙教授主要负责我们的口头训练并陪同我们来到北京。西蒙老师现在在中美中心主要教授西方哲学、美国法律体系和国际法等课程,之前也曾在美国、欧洲、中东、亚洲等地的大学、研究机构任教、访学。作为教练,他的模拟法庭竞赛经验也非常丰富。这次我能非常幸运地夺得最佳辩手,真的主要归功于他对我训练。我在这里就简单地讲三点吧:

1)“放轻松,尽情地去说”

其实我真心想和所有以后要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同学们讲,与法官交谈没有秘诀,只要上前去说就好了。 相比诉状而言,口头其实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的法律知识,也不需要你有多聪明。辩手最需要做的不是背诵,不是记忆,而是一种和法官交流、探讨的态度。正因为如此,西蒙教授一直反对我上台带稿子。因为,当你对案件事实和相关适用法律熟悉的时候,那种和法官交流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所以,为了摆脱背诵而有和法官探讨的感觉,对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条文、案例的熟悉是必须的。

2)  激情

关于这一点,我想我能很自信地说我们的队伍做得非常好。相比较诉状,口头陈述是一个综合体,清晰的逻辑、对案件事实和法律的熟悉度等当然都很重要,但千万别忘了激情。这点其实和第一点是相通的,在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有了激情,你才能说服法官。试想,如果做辩方的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客户是无辜的,你又如何能让法官相信呢?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的辩手要同时扮演控方和辩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是“演员”,当角色设定好之后,一定要投入地“演”。

3)练习、再练习
“熟能生巧、百炼成钢”是永恒的真理。在准备口头的时候,不要瞻前顾后,想左想右,  一定要练习、再练习,所有的问题都会在你不断练习之后“浮出水面”,之后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之后再练习,不断循环。

你们的队伍非常遗憾地止步八强, 你对此有何感受?

我们队伍在初赛过后在25支队里排名第三,最后没能进入四强,我和队友还有教练当然都觉得非常遗憾。但就像比赛的组织者以及各位法官说的那样,比赛的输赢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到了多少东西,已经尘埃落定的事情就放开吧。

至于落败的原因,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反思过的。在这里我要向我的队友李木子道歉,我们两人一起并肩作战两个多月,互相鼓励, 互相支持,一起走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但因为四分之一淘汰赛时我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出了差错,导致了我们队最后失利。

那天的比赛,我没有控制好时间,在快结束的时候,作为被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当天过多回应原告,着急指出他们的问题; 再加上初赛时,有的法官提到做被告时不应局限于自己已经准备好的内容,应该多针对原告的内容做出回应,这些因素使得我最后没把握好时间,没把握好作为被告时立论和破论的平衡。我想,这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分数。不过事后及时总结反思,我相信自己以后会做得更好。

国际人道法:一种超越国界的责任感

来自南开大学的姜哲和冀鹏一个沉稳老练, 一个活泼外向,他们二人可谓是互补型的最佳组合。从第一天的预赛开始,他们合作默契、过关斩将,在通过层层关卡之后,男孩们最终登上了决赛的舞台。作为今年模拟法庭竞赛的亚军,男孩们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前往香港参加亚太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入场券。一路以来,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现在,就请他们与大家分享一下比赛的心路历程吧。

作为控方迎战内蒙古大学队的姜哲在法官面前进行陈述。他的发言条理清晰、铿锵有力,给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控方迎战内蒙古大学队的姜哲在法官面前进行陈述。他的发言条理清晰、铿锵有力,给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ICRC

决赛场上,南开大学队的冀鹏应对法官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 

决赛场上,南开大学队的冀鹏应对法官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
© ICRC

对你们队来说,哪一场比赛最艰难?

万事开头难!我想最艰难的还是第一场同内蒙古大学的比赛。我们队在初上场时还是略显紧张,对控方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在回答法官提问时不是那么令他们满意。后来的结果也表明我们第一场的分数确实不高。但之后的比赛,我们及时作了心理调整,发挥得越来越好。

站在决赛的舞台上,你们的心情如何?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其实,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的时候,我们都是辩方, 所以在得知决赛中我们也是辩方的时候非常高兴,非常有信心打好决赛。但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种兴奋, 我们没有静下心来, 进一步考虑法官接下来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结果我作为一辩,一上场便被问到了一个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这让我一下子有点慌,在这个问题上同法官周旋了很久也没能给出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 后来才慢慢进入状态。

基本上,我们对自己在决赛时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在技巧和口语上还是不如对手,比如在被问到刁钻问题时, 我们的处理方法还比较欠缺, 以后应该在这个方面努力。

此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比赛前的各种“自我折磨”都在比赛中得到了回报,我们实现了之前预定的去香港的目标,我们对这个结果感到很满意。另外,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对人道法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陈述技巧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另外,刘大群法官的精彩讲座以及各轮比赛之后的点评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比赛,你们对国际人道法的理解是什么?

国际人道法的宗旨是保护在战争冲突中的无辜人士,包括平民、失去战斗力和受伤的战士等。不论是在国内武装冲突还是国际武装冲突中,国际人道法都应给予尽可能全面的保护。任何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都应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和惩罚。

通过学习国际人道法,让我们这些大学生除了关注自己的学业、未来的工作之外,还能够去关注那些深受战争之害的无辜民众,他们的生活是我们不可想象的。我们应该有一种超越国界的责任感,关注世界和平,通过红十字会切实为这些受难的人民做一些事情。

享受过程、有所收获就是一场完美的比赛

中国政法大学队一直都能在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自2008年以来,他们的队伍连续三届分别获得冠军、冠军和亚军,并前往香港参加亚太地区的竞赛。今年,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李思佳和王天冕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他们果然不负众望,最终赢得了比赛。赛后,队员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从报名伊始到最终比赛一路以来的感受。

在赢得四分之一决赛后,仍然不能放松。成功晋级后,来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天冕正在听师姐罗敏分析刚才他们与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比赛,以帮助他们在下一场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今年三月,罗敏曾代表中国政法大学赴香港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在赢得四分之一决赛后,仍然不能放松。成功晋级后,来中国政法大学的王天冕正在听师姐罗敏分析刚才他们与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比赛,以帮助他们在下一场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今年三月,罗敏曾代表中国政法大学赴香港参加第九届亚太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 ICRC

来自政法大学的李思佳在决赛时发言。 

来自政法大学的李思佳在决赛时发言。 她非常喜欢国际人道法,希望将来可以有机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 ICRC

23岁的王天冕在赛后表示他已经与队友结下了“战壕中的友情”,并发现了教练可爱可亲的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王天冕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23岁的王天冕在赛后表示他已经与队友结下了“战壕中的友情”,并发现了教练可爱可亲的一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王天冕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 ICRC

你们认为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何在?

首先,参加这一比赛,对于我们的法学知识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补充。 在参赛过程中, 我们不断发现不足、不断弥补不足,对人道法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其次,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比国内大部分模拟法庭竞赛的含金量都要高。亲身参与该比赛,从写诉状到上场辩论,我们一直在分饰不同的角色。做控方的时候,我们为保护平民、维护和平的国际秩序据理力争;做辩方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像真正的律师一样为当事人的利益而战,提出合理怀疑,击破控方的逻辑。对于法科学生来说,模拟法庭是接触法律实践的绝佳机会。

哪一场比赛最令你们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决赛对阵南开大学,因为全部的五场比赛(包括决赛), 我在这一场发挥得最自如,也许是因为这一场的法官营造出了轻松的氛围,也许是因为对手的研究水平较高更能激发出我们的潜力,也许是因为这一场法官的提问正中我的研究“下怀”,尽管这一场我们后来输给了南开大学队,但我觉得我完全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这就是模拟法庭,这就是比赛,这就是生活,永远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永远都像过山车一样有高潮有低谷,而我们永远不应该只专注于结果。享受过程,无愧于心,有所收获,就是一场完美的比赛。

你们认为有必要在中国的大学里教授国际人道法吗?

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这样一门选修课。目前,我国对于人道、人权方面的研究和保护还不够。 据我所知, 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分不清“人道法”跟“人权法”。虽然我们处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但我们不能等到战争到来才开始普及人道法的知识。人道法着眼于人性和人道,着眼于在战时为平民提供最周到的保护。 学习这门法律,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 赋予我们国际的视角,而且可以改变我们惯有的思维,给我们新的启发。

通过该比赛,你们对国际人道法领域的哪些问题最感兴趣?

我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与平民身份有关。平民是国际人道法着重保护的对象,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但是实际上博大精深,是整个国际人道法的核心。什么样的人算作平民?平民参与武装冲突后是否就失去了国际人道法对其的保护?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体现出国际人道法的精细考量,不是靠朴素的正义感就能简单推断出来的。

一段有意义的旅程

清华大学代表队由四个漂亮的女孩组成, 分别是大四的刘雨晴(教练)、张雪(一辩)同大二的崔宁(二辩)、古欣(观察员)。从2011年的盛夏到深秋,即将挥别大学生活的学姐带领着小师妹, 一同展开了一段国际人道法的学术之旅。

今年大二的崔宁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律师。在谈到对国际人道法的感受时,她说:“在比赛之前,我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学校国家,从未意识到自身眼光的局限性。国际人道法是一门关怀人的法律,参加了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后,我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要爱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之外,心中还应该长存一份普世的关怀, 应当将眼光放远。 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是没有界限的。” 

今年大二的崔宁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律师。在谈到对国际人道法的感受时,她说:“在比赛之前,我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学校国家,从未意识到自身眼光的局限性。国际人道法是一门关怀人的法律,参加了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后,我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要爱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之外,心中还应该长存一份普世的关怀, 应当将眼光放远。 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是没有界限的。”
© ICRC

在第一天的预赛中,作为控方的清华大学队即将迎战上海师范大学队。 

在第一天的预赛中,作为控方的清华大学队即将迎战上海师范大学队。 赛后,她们表示:“通过这次比赛跟自己的队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感情很纯粹很亲切,我们都很珍惜。 除此之外,还见到了许多国际法界的大师,他们渊博的知识、不凡的气度以及彬彬有礼的仪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就是见到来自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的同学们,他们真的非常优秀,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东西。”
© ICRC

比赛结束后,清华大学代表队在场外合影留念。她们分别是教练刘雨晴(右一)、一辩张雪(右二)、二辩崔宁(左一)以及观察员古欣(左二)。 

比赛结束后,清华大学代表队在场外合影留念。她们分别是教练刘雨晴(右一)、一辩张雪(右二)、二辩崔宁(左一)以及观察员古欣(左二)。
© ICRC

为了准备这次的比赛,女孩们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排练,一起度过了许多个不眠的夜晚。最终,清华大学队获得了今年的辩方最佳诉状,却遗憾地未能进入前八强。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取得名次,更在于在整个过程中拓展眼界,用心去感受国际人道法特有的对人的普世关怀。也许若干年后,当她们回忆起这段时光,还记得那间被“征用”的教室、修改了无数次的诉状草稿以及赛场上的彼此支撑,这段旅程就有了意义。

你们参加此次模拟法庭竞赛的感受如何?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英语类的模拟法庭竞赛,在参赛之初对于国际人道法方面的知识也近乎为零,因此在感受方面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刚刚开始报名时很兴奋,但随着文献查找不断深入,进入文书撰写阶段时, 感到读的文献越多,在撰写诉状时却越无从下手,所以在这段时间比较焦虑。后来, 随着在国际人道法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多,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有自信。

一方面你们是今年最佳诉状的获得者,另一方面你们却与前八强失之交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们对自己的表现一直很自信,这种自信一直延续到打完前两场预赛。 当结果公布时,我们知道自己的队伍与前八名只差一名,无法晋级的时候,确实有不小的心理落差,但这种情绪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现在,对整个比赛的感受是有一些遗憾,但非常怀念那段与队友共同奋斗的时光。

场上经验不足是造成我队失利的一方面原因。由于我们的两名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虽然在诉状撰写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头撰写,互相修改,达到尽善尽美, 但在独自面对法官的时候,两名队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语速过快、口误、或没有直接回答法官的问题等。

此外,在文书撰写以及后期准备阶段,我们一直着眼于对一些比较艰深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解答,但在预赛阶段,那些我们精心准备过的问题往往不是法官关注的重点,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场上发挥不理想的原因。

对你们来说,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何在?

在高校间举办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在于唤起更多学生对国际人道法的关注和热情。国际人道法这门学科是最能够反映人类普世价值的一门法律, 但目前在国内民商法学大热的背景下, 国际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说近年来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院校在逐年增多,我们觉得不论结果如何,比赛本身就是在不断推动国际人道法在我国法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对于我们队来说,在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之前,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几乎为零,正是通过这次经历,才让我们对于国际人道法的使命和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们觉得此行有何收获?

首先,与国际人道法这门学科结缘,让我们可以跳出课堂和书本去感受这门学科特有的趣味和意义。通过比赛,我们不仅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与安东尼奥•卡塞斯、格哈德•韦勒等国际法大师神交,更在比赛期间遇到刘大群法官以及其他睿智的法官,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收获颇丰。此外,我们还在比赛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文书撰写能力,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临场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在同教练和队友朝夕相处共同奋斗的这段日子里,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通过模拟法庭亲身体会国际人道法

如果单单比较口语或辩论技巧,厦门大学队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但在赛场上,无论法官问什么刁钻的问题,厦门大学的女孩们都能胸有成竹地一一应对。从预赛的第一场比赛到最终的决赛,她们对过程的投入与对结果的淡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得出她们正在享受这一过程。赛后,我们对教练和队员们进行了专访。

 

获得最佳辩手第二名的许偲祎在四分一决赛中迎战北京大学队。 在谈到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初衷时,她告诉我们:“在确定了研究生方向为国际法之后,我就非常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国际法领域的相关问题, 特别是人道法;加之厦门大学拥有三支优秀的辩论队,人道法辩论队就是其中之一;出于自身的热爱和老队员的影响,我就加入了这个队伍并有幸参与了今年的比赛。”
© ICRC

 

四分之一决赛后,厦门大学的队员和教练龚宇合影留念。 在谈到如何备战明年三月的亚太地区模拟法庭竞赛时,龚老师说:“厦门大学曾在2009年、2010年两次参加亚太区的竞赛,总体感觉是与国内赛相比,亚太区的竞赛对队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辩论技巧要求更高,因此我们今后的训练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强化。”同时,他还希望主办方可以在比赛之外,多安排一些学生间的交流活动。
© ICRC

来自厦门大学的薛盈在决赛中回答法官的问题。 

来自厦门大学的薛盈在决赛中回答法官的问题。
© ICRC

在决赛时,你们的心情如何?

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拿冠军。 在上场前,龚老师对我们说第二名已经很好,可以给今后的队伍进步的空间,所以我们在场上是非常放松的。并且,在比赛开始前,厦门大学其他两支辩论队的队员和老队员都发短信过来,叫我们放轻松,好好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就更加镇定了。

可能是因为研究做得还不错,所以心里不会怕,被问到也不会慌张。还有,我们心里一直放着老队员姐姐传下来的一句话“在法庭上要忘记所有的身份标签,你就是律师,只是律师”,所以,我们在场上就会比较专心,只关注于答好法官的每一个问题,尽量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做的研究,强调法条的重点,然后就是自信的表达。

你们认为队伍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厦门大学有重研究的传统,虽然我们没有最好的口语,没有最好的辩论技巧,但是在研究方面,我们争取做到最好。针对每个诉求、每个争点,我们都去研究、看案例、看法律分析等等。

除此之外,厦门大学有一支经验丰富、乐于投入、较为稳定的教练队伍,从而确保了训练方法的规范性和连贯性。 虽然,厦门大学的队员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并不突出,但严谨踏实,注重研究与团队合作,并形成了老队员和新队员之间“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最后,我们的学校、学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所给与的大力支持是我们的坚实后盾。

在备赛和比赛中,你们所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挑战有很多,从研究案例到诉状的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等。但我们感到遇到挑战和困难都是常态,有一起并肩作战、跨越挑战的决心才是关键。
在准备比赛的日子里,我和队友薛盈经常一边走在去食堂或宿舍的路上一边复述事实、讨论法条、分析可能被问到的问题等等,甚至连晚上做梦也梦见案情。就是这样,大家一起面对,共同努力。

这次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比赛, 我们把整个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都弄清楚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 总是存在着一些模糊的、不能很好把握的问题。 正是通过在比赛过程中和法官的互动以及场下的密集性备赛,我们真正做到了对整个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全面理解,尤其是对复杂的责任模式这一问题的理解。

国际人道法作为规制战争、保护人权的法律,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人道的基本精神。我觉得模拟法庭竞赛的作用不仅仅是宣传国际人道法,它更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切身感受这些看上去离我们很远的法律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

明年三月,你们将代表中国大陆赴香港参加亚太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对手,你们将如何打这场比赛?

我们很期待,想去看看就同样的案例, 世界级的选手是如何进行案情分析、如何组织陈述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找到自己和其它国家队员的差距,为今后找到努力的方向。到时候,我们将全力以赴,但不会强求结果,只希望没有遗憾。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的丁戊(右一)和队友林世典作为辩方迎战北京师范大学队。大二的时候, 丁戊第一次从高年级的同学那里听说了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从那时开始,他就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师兄师姐们一样站在模拟法庭的赛场上。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 ICRC

 

赛后,华东政法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在场外合影留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参加此次比赛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谈起备赛的情况时,林世典对我们说:“在本次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和队友一起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件,锻炼了自身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素质。 在比赛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日后再参加类似的高水平比赛积累了经验。 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我得到了了解其他学校优秀选手的机会,在观看他们比赛的过程中以及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ICRC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队的第一场比赛与吉林大学队对阵。作为辩方的王旭东(后一)和李琳(前一)在对方发言时,飞快地做着笔记,为接下来的抗辩环节做准备。研究法律理论的王旭东希望将来可以当一名大学老师。 

广州大学队的第一场比赛与吉林大学队对阵。作为辩方的王旭东(后一)和李琳(前一)在对方发言时,飞快地做着笔记,为接下来的抗辩环节做准备。研究法律理论的王旭东希望将来可以当一名大学老师。
© ICRC

 

在对阵外交学院队的比赛中,广州大学队作为控方出席。赛后,李琳表示准备模拟法庭竞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是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备赛过程中,她的教练和队友都给了她很大帮助。对她来说,真正困难的是阅读英文材料并清楚地了解法条的确切定义。
© ICRC

人民大学

 

来自人民大学的吴炜鹏告诉我们他第一次意识到国际人道法的重要性是在看过电影《卢旺达饭店》(该影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之后,他被电影中的场面所震惊, 并对受害者的遭遇非常同情。他认为国际人道法的存在正是为了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对于吴炜鹏来说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还帮助他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 ICRC

熊焰曾作为志愿者参加过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那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国际人道法。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对这门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大四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到了法官面前。 

熊焰曾作为志愿者参加过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那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国际人道法。从那以后,她就开始对这门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大四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到了法官面前。
© ICRC

深圳大学

代表深圳大学队参赛的吴屹然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初衷是希望锻炼自己将法律条文付诸实践的能力。 

代表深圳大学队参赛的吴屹然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初衷是希望锻炼自己将法律条文付诸实践的能力。
© ICRC

22岁的李雪儿希望将来可以在国际法领域有所发展,而模拟法庭竞赛正好提供给她一个近距离接触国际人道法的机会。同时她也感到将法律条文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并非易事。  

22岁的李雪儿希望将来可以在国际法领域有所发展,而模拟法庭竞赛正好提供给她一个近距离接触国际人道法的机会。同时她也感到将法律条文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并非易事。
© ICRC

复旦大学

 

来自复旦大学19岁的王怡然是校红十字会的一员。她一直对国际人道法非常感兴趣。在谈到如何准备这次竞赛时,她告诉我们说:“一开始真的很难, 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那么多英文法律条文,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还要用英语来写诉状并在法官面前进行陈述。虽然我来过北京很多次,但这一次对我来说真的非常不同。”
© ICRC

 

王怡然的队友杨旸在大学里已经开始学习国际法,课程的部分内容就涉及到国际人道法。她将来的梦想是帮助穷人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 虽然国际人道法和她想象中的有一些不同,但她认为这是一门可以切实帮助在武装冲突地区中的平民的法律。虽然用英语进行案情陈述有一定难度,但她认为这样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们、取得更大的效果。
© ICRC

 

在第一天上午的比赛上,复旦大学的女孩们与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队员相遇。王怡然在赛后总结时认为虽然自己和队友已经尽力发挥出最好水平,但与对方辩手相比,自己的队伍在准备材料方面还略显不足。
© ICRC

西北政法大学

 

对于西北政法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洪家磊(左一)来说,参加模拟法庭竞赛为他提供了一个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同时,他还告诉我们:“通过参加模拟法庭竞赛,我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 ICRC

密密麻麻的笔记不仅记录着同学们从各处收集到的国际人道法知识,更见证了整个赛程中同学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密密麻麻的笔记不仅记录着同学们从各处收集到的国际人道法知识,更见证了整个赛程中同学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 ICRC

 

西北政法大学的教练潘俊武已经不是第一次带队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了。他认为不仅是学生,来自各高校的老师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这一平台就如何教授国际人道法进行交流、彼此学习。赛后,西北政法大学队的队员和教练一起合影留念。
© ICRC

北京大学

 

来自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的周瑾希望通过模拟法庭竞赛锻炼自己法律分析的能力。不仅如此,她还认为模拟法庭竞赛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与队友密切配合的团队作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每支队伍的发挥。在进行赛前演练时,周瑾发现如何与队友配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是一门学问。
© ICRC

 

将来希望到非政府组织工作的林雯代替匆匆赶往荷兰参加另一场模拟法庭竞赛的周瑾迎战中国政法大学队。获胜的一方将同冠亚军队一同参加明年三月初在香港举办的亚太地区模拟法庭竞赛。
© ICRC

 

遇强则强的北京大学队成功晋级半决赛。在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上,姜斌代表北京大学队上场发言。他逻辑紧密而又不失幽默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赛后,他在评价获胜的对方辩友时说到:“对方辩友非常有经验,法律研究也很到位。虽然我们失利了,但通过这次竞赛,我提高了法律英语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 ICRC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汪洋作为控方首先发言,她们的对手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男生们。赛后她告诉我们说:“我们的教练和队员都是第一次参与该比赛,在各方面都有不足。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我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面对经验丰富的对手,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期待下一次与他们的较量。”
© ICRC

 

今年读研二的温晓汾专攻国际法。她对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等领域非常感兴趣,并希望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竞赛加深自身对该领域的理解并开拓视野。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她和队友经历了许多个不眠之夜来阅读材料、编写诉状以及进行“实战”演练。
© ICRC

 

虽然今年北京师范大学队未能进入前八强,但汪洋表示“能够用英文参加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能够镇定地用非母语应对法官困难甚至有些刁钻的问题,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相信通过今年的比赛,北京师范大学队一定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他们明年的表现吧!
© ICRC

山东大学

 

比赛开始,山东大学队的同学们认真听取对方辩手发言。为了更好地在赛场上发挥,她们还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下载了去年模拟法庭竞赛的最佳诉状以及其它与国际人道法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对她们来说,模拟法庭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让她们亲身体会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比如如何将国际人道法应用在实际案例中。
© ICRC

来自山东大学的刘瓅黎作为控方在法官面前发言。虽然赛后她坦言准备时间并不充裕,但她和队友邵慧杰临危不乱的稳定发挥将她们送进了前八强。 

来自山东大学的刘瓅黎作为控方在法官面前发言。虽然赛后她坦言准备时间并不充裕,但她和队友邵慧杰临危不乱的稳定发挥将她们送进了前八强。
© ICRC

 

来自山东大学的同学们(左二、左三)对能进入前八名颇感意外。虽然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失利,但她们表示能够和实力强大的南开大学队进行交流,已经受益匪浅。南开大学的同学们则认为对手逻辑清晰,有条不紊。赛后,惺惺相惜的两支队伍在赛场外合影留念。
© ICRC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在去年的模拟法庭竞赛中斩获季军。今年,做足准备工作的队员们同样期待能为学校取得一个好成绩。队员之一的张笑阳正拿着自制的图例在法官面前解说。赛后,她坦言自己在比赛时有些紧张。  

吉林大学在去年的模拟法庭竞赛中斩获季军。今年,做足准备工作的队员们同样期待能为学校取得一个好成绩。队员之一的张笑阳正拿着自制的图例在法官面前解说。赛后,她坦言自己在比赛时有些紧张。
© ICRC

今年第一次带队的田洪鋆老师在门外偷看队员们比赛。她担心队员们见到自己在场会紧张从而影响到比赛发挥,因此整个赛程中她一直站在门外等候。 

今年第一次带队的田洪鋆老师在门外偷看队员们比赛。她担心队员们见到自己在场会紧张从而影响到比赛发挥,因此整个赛程中她一直站在门外等候。
© ICRC

 

被寄予厚望的吉林大学队最终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惜败中国政法大学队。赛后,队员们表示:“我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团队,只有相互鼓励和扶持才能迈出每一步,我的队友非常优秀,无论是上场的队员还是场下的观察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我伟大的队友们。”在评价对手时,她们一致认为:“对方辩手气质温文尔雅、应答落落大方。他们身上有很多可贵的精神和优秀的才能,值得我们学习。”
© ICRC

吉林大学的何金泽作为控方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迎战中国政法大学队。她觉得通过模拟法庭这一平台能接触到这么多德高望重的法官以及领略全国优秀法学院学子的风采是此行的另一大收获。 

吉林大学的何金泽作为控方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迎战中国政法大学队。她觉得通过模拟法庭这一平台能接触到这么多德高望重的法官以及领略全国优秀法学院学子的风采是此行的另一大收获。
© ICRC

外交学院

 

希望通过模拟法庭竞赛积累实战经验的韩璐作为辩方在法官面前发言。他认为模拟法庭竞赛最难的部分是如何找出符合国际人道法逻辑的解决方法。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他和队友每周至少碰面两次,进行准备和演练。最终,外交学院的同学们凭借自己出色的口语以及缜密的思辨顺利进入前八强。
© ICRC

今年大四的刘卓艳立志在国际人权法领域有所作为。她把这次模拟法庭竞赛作为一次演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站在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面前,为遭受战争之苦的人们辩护。 

今年大四的刘卓艳立志在国际人权法领域有所作为。她把这次模拟法庭竞赛作为一次演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站在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面前,为遭受战争之苦的人们辩护。
© ICRC

成功晋级八强的外交学院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今年夺冠的厦门大学队。赛后,他们表示虽败犹荣,并期待明年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成功晋级八强的外交学院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今年夺冠的厦门大学队。赛后,他们表示虽败犹荣,并期待明年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 ICRC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