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遗留爆炸物

29-10-2010 综述

每年都有大量平民因“战争遗留爆炸物”而死亡或受伤。这些战争遗留爆炸物包括武装冲突留下的炮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炸弹和火箭弹等未爆炸武器。2003年,国际社会通过了一个条约,旨在帮助减少战争遗留爆炸物造成的人类苦难,并为受影响人群提供迅速援助。

武装冲突过后,战场上往往到处散落着爆炸性的遗留物。这类遗留物大多仍具有危险性,尤以战斗员留下的武器储备和已经发射但却未按预期爆炸的爆炸性弹药最为危险。

对受战争影响国家的平民和社区而言,这些武器的存在就意味着持续的威胁。许多无辜平民因为触动或不小心接触战争遗留爆炸物而丧失生命或造成肢体残疾。这些武器还阻碍重建工作并威胁经济民生。只有在这些武器得到清理后,房屋、医院和学校才能重建。受污染的土地根本不能耕种。

当地社区常常没有办法自己应对这一问题。大多数社区没有技术或资金来安全地清理战争遗留爆炸物,也没有资源来应对受害者心理、医疗和康复方面的需求。

今天,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受到数以百万计的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影响。一些国家已经应对这个问题长达数十年之久。例如,波兰清理了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大约1亿枚战争遗留爆炸物。在老挝,1975年结束的印度支那战争留下了数千万枚战争遗留爆炸物,亟待清理。更近一些的冲突,如阿富汗、伊拉克和苏丹的冲突也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战争遗留爆炸物。

各国向着减少战争遗留爆炸物造成的人类苦难并为受影响人群提供援助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2003年11月,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通过了战争遗留爆炸物议定书,这是在努力终止未爆炸和废弃弹药所造成苦难的工作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议定书要求冲突各方在战事结束后立即清理其控制领土上的战争遗留爆炸物,还要求他们为那些虽不在其控制下但因其曾开展的敌对行动而留有爆炸物的地方提供技术、物资和经济援助来清除这些战争遗留爆炸物。

一个国家要清除所有战争遗留爆炸物可能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因此必须采取做标记、设置围栏以及为当地人开展危险防范教育等措施来保护平民。开展这类工作的国家还必须帮助受害者获得医疗照顾和康复训练。

为了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议定书要求冲突各方记录他们在冲突期间使用的爆炸物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战事结束后与其他各方和扫雷组织分享这些信息。信息不足往往会减缓处理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工作进度。

这部议定书是一项重大进步,为在仍存留战争遗留爆炸物的地区迅速开展应对工作提供了重要框架。该议定书如果能够得到所有国家的批准并且其条款能够得到充分实施,将会大大巩固对平民的保护。

照片

 

© ICRC / M. Kokic / lb-e-00704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