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缝补支离破碎的人生 迈向新生活
玛吉金南(Maji Kying Nang)与其他数千人一样,为逃离克钦的战斗而背井离乡。但在收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现金援助之后,她做起了裁缝生意,从而养活了自己的四个孩子。
由于克钦邦和掸邦北部的战斗,约有10万人仍流离失所。2015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启动了针对最弱势群体的现金资助项目,旨在促进和刺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已经有不少人得到了现金援助。作为受益人之一,52岁的玛吉金南用这笔钱经营了一家小裁缝店。
2011年6月,缅甸北部再次爆发冲突,玛吉金南与其他数千人一样成为了流离失所者。她带着四个孩子逃离了家乡南山扬(Nam San Yang)村,来到了3小时车程以外的首府密支那。在亲戚家暂住一段时间之后,她在礼贡贝德莱海姆(Le Kone Bethlehem)营地找到了栖身之处,与其他200人一起在流离失所后挣扎求生。
玛吉脚踩缝纫机踏板,认真检查着她正在缝制的长衫边缘。她坐在小屋里,身旁堆满了鲜黄色、红色与蓝色的服饰。很快,这件传统的克钦女式长衫也会制作完成,成为她的新作品。
寻找生计机会
玛吉补充说:"我们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收入来源。虽然我们是农民,却没法回到自己的田里干活,因为路途太远,而且还可能会踩到地雷。一些男人会离开营地去打零工,但我是个寡妇,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在冲突之前,玛吉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失去丈夫后,她必须想办法在村里活下去,并抚养子女。她就是这样开始自己的缝纫生意的。
抵达营地后,玛吉决定继续通过缝衣服挣钱。她说:"2015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给了我25万缅元(约合200美元)现金补助,我用这笔钱买了一台新的缝纫机。"目前,她在一个由竹子和锡皮搭建的简易小作坊里缝制妇女和儿童服饰。她生意不错,使她能够负担得起孩子们的教育费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克钦邦现金资助项目负责人埃泰丽·洛季什维莉(Eteri Lotishvili)表示:"我们选择营地中像玛吉这样的最脆弱人群,向他们发放现金补助,让他们从事创收活动。"从2017 年1月至7月,在奇贝(Chipwi)、帕甘(Hpakant)、梅贾央(Mai Ja Yang),有超过481名流离失所者开始经营小生意或重操旧业,其中大多数人在得到现金援助后,开始养猪、开杂货店或制作手工艺品。通过这类项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不仅要使受冲突影响民众的未来更有保障,还要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挣扎求生到研究康德
玛吉骄傲地说,她的孩子中有三个已经在密支那大学就读。大儿子学习心理学,二儿子学习国际关系,三儿子学习哲学。小女儿还在上中学。她说教育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更光明的前景。
我有两个孩子已经工作了,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她的大儿子已经有能力搬离营地,如今住在镇上。虽然很开心能够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玛吉仍然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那里的稻田。
在玛吉专注缝制长衫时,她的三儿子正在钻研哲学,这是他的大学课程之一。他正在这个书房兼缝纫作坊里认真研读哲学书籍。他说:"康德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