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阁下、尊敬的联席主席国、国际人道法全球倡议的创始成员国、各位同仁:
值此国际人道法全球倡议发展的里程碑时刻,能与诸位共聚一堂,我深感荣幸。
我们今日正处于一个被战争定义的十年。武装冲突数量持续攀升,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去年统计,已达约130起,是十五年前的两倍。
我们必须合力扭转这一错误趋势。
我们同样深知,当今战祸之影响不仅限于战场,还对各国经济造成重创,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的人道理念遭受侵蚀,各国为避免重蹈二战覆辙而达成的共识也遭到消解。
我在此谨向27个联席主席国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致谢,你们让世界认识到国际人道法并非纸上谈兵——只要凝聚政治意愿,便可切实实施。
我要特别感谢六个创始国,若非他们一年前齐聚一堂并表示“不妨一试,我们将鼎力相助”,便无今日之盛会。彼时虽信息有限,这些国家却仅基于一个共识而携手行动——必须将战争规则的重要性提升至政治层面,方能遏制毁灭与人类苦难的洪流。
若非91个正式加入倡议的国家始终坚守承诺,若非130个国家持续参与咨商,今日之成功断无可能。对此我深表感激与钦佩。
今日发布的报告彰显了当各国择对话而弃分裂,择人道而弃私利,便能实现非凡成就。
它体现了各国政府、专家和民间社会的共同承诺,旨在应对当代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当代战争中,国际人道法屡遭漠视且其效力正被掏空。
但本周在加沙——我为我们的团队深感自豪——我们正开展一项极其复杂、敏感且对中东地区亟待采取的初步措施至关重要的行动。这项行动证明:战争规则得到遵守和实施,人质和被拘留者回到家人身边,生命得到挽救,这些均有实现的可能。
这些措施应当激励我们继续推进这项倡议,因其也证明了我们在此所做的工作,以及过去数月间所采取的行动均具有现实意义。这些举措切实可行,指引我们朝着正确得方向前进。
该倡议的首份进展报告重点呈现了各国提出的具体建议——并非我们的建议,而是你们的建议——旨在加强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这包括更新军事训练、强化国家问责机制、识别加剧违法风险的因素,并在风险出现前或出现时予以应对。
于我而言,国际人道法已成为一个关乎预防的问题,因为我们希望避免我们在加沙等地所目睹的死亡与破坏。当我们本可阻止事态升级时,就不能仅强调问责的重要性。
咨商进程中各国还强调了将国际人道法规则纳入和平协议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回应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关切——即针对医疗设施可能遭受无端袭击的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加强预防措施,并核实有关医院被用于军事目的的指控。这些重要而务实的举措,展现了政治意愿如何能够付诸实践。
我们此刻需要的不是空谈,而是各国采取实际行动。
对于在废墟医院中坚守的护士、在流离失所营地觅食的父亲、在炮火中蜷缩于帐篷下的孩子而言,国际人道法绝非抽象的法律公文,而是生死攸关的生命线,是尊严与屈辱的分界线。
这一切对他们而言真实而具体——我们必须将此铭记于心。显而易见,我们正目睹对毁灭与彻底胜利的容忍与冷漠日益蔓延。切莫忘记:国际人道法旨在制约对“绝对胜利”的追求,这正是其创立之初衷。
若放任这种无限度战争的侵蚀,其终将成为常态——既会开创极其危险的先例,又将加深全球不安全状况,其影响之深远终将波及所有人。
在冲突不断升级的当下,每个国家都肩负着扭转这一危险趋势的责任——这个趋势正在掏空构成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政治互动基础的规范空间。
正因如此,本报告的成果至关重要。
它提醒着我们:战争规则能够拯救生命,各国必须捍卫对法律的忠实诠释而非扭曲法律,为杀戮开脱而非阻止杀戮。绝不能假“军事必要”之名,将平民、人道工作者和重要基础设施置于过度且可避免的风险之中。这些都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
确保国际人道法得到一致且普遍的适用,意味着即使盟友越界也必须追究其责任。这无关敌友之分,而是关乎一套所有人都必须平等遵守的普遍规则,而非交易筹码。
我想分享一下本报告中贯穿各领域的几个关键结论。
首先,我们需要重申国际人道法的强大力量。
其次,我们必须将保护民众置于核心位置。国际人道法必须植根于冲突受难者的现实处境。国际人道法不应服务于对军事目标的追求。国际人道法并不否认战争,而是保护战争中的平民,并必须据此予以解读与适用。
再次,必须将国际人道法列为政治优先事项。这也意味着为国际人道法拨付预算。若缺乏贯彻执行的政治意愿、领导力和勇气,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便无从谈起。
我们再次看到令人鼓舞的信号:六个创始国、27个联席主席国、91个正式支持倡议的国家以及130个积极参与倡议的国家。
第四,强化多边主义。国际人道法的核心就具有多边性——因其汇聚了一套跨越所有国家、社会、宗教和信仰的规则。其本质是多边的,而国际人道法非功利性的理念同样体现了多边精神。唯有当所有国家始终同时遵守同一套规则时,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切勿摒弃多边主义,因为拯救生命有赖于此——今日的战争早已突破国界与区域的疆界。
第五点,必须投资于行为改变、培训、教育和传播。我们必须确保公众认识到,这并非律师和法院的职责,而是与每个人休戚相关。这关乎我们日常存在的本质——彼此尊重,生命至上。
最后,必须强化问责机制。但问责始于国家层面——始于为国际人道法拨付预算并予以实施。若国家层面缺位,任何国际机制都难以应对其后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可以支持相关进程,提供技术援助,并依据国际人道法实施人道措施,正如我们在加沙所做的那样,但无法弥补国家层面的承诺缺失与执行不力。
这项倡议并非要将国际人道法政治化,而是要将其提升至政治空间之中。
再次感谢诸位,并恳请继续与我们携手合作,不仅直至明年国际会议召开之时,更要延续至明年及更远的未来。正如可持续发展一样,国际人道法的实施与尊重并非始于某点、终于某点的一时之事,而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的事业。为预防未来战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将其置于政治议程的高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