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八十年之殇:消除核武器是一项人道要务

1945年8月6日,一枚原子弹将广岛变成人间炼狱;八十年后,全球仍有超过1.2万枚核武器。
八十年前,广岛以及后续遭到轰炸的长崎不仅象征着战争的恐怖和惨烈,更体现了毁灭性的战况升级态势。
广岛和长崎是历史上第一批——也是至今仅有的——遭到核武器毁灭的城市。数万人当场死亡;还有数十万人要在数年、数十年的岁月中承受由此造成的痛苦,且子孙后代也难以幸免。
在广岛,92%的护士和90%的医生不幸遇难。全市80%的医疗基础设施遭到摧毁。幸存者身受重伤,罹患放射病,且基本无法获得医疗服务。
然而,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投掷在这两座城市的原子弹其实相对较小。
日益增长的全球威胁
今天,全球核武库中据估计仍有1.2万枚核武器——其中9000多枚处于作战状态,部分核武器更是随时能够部署发射。其总破坏力为2000兆吨,相当于13.5万枚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随着地缘政治矛盾日益激化,且冲突仍在全球肆虐,蓄意或意外使用核武器的风险正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对裁军的承诺却遭到侵蚀。
人道应对几无可能
在人口密集地区或其附近,即使只引爆一枚核弹,也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彻底摧毁医疗基础设施,并对环境造成长期破坏。任何国家、国际机构或人道组织都不可能充分应对如此庞大规模的紧急人道需求。
由此对现代社会,包括对粮食生产、医疗系统和贸易造成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无法遵守战争法的武器
国际人道法适用于所有作战手段和方法,包括核武器。国际人道法禁止不分皂白、不成比例的攻击,要求区分平民和战斗员,并保护环境免受广泛、长期、严重的破坏。
鉴于核武器会造成广泛、持久且不可控的影响,核武器的使用究竟是否可能符合国际人道法的原则和规则,令人高度质疑。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长期以来秉持明确立场:使用核武器违背人道原则与公众良心。

合乎法律与道德的路线图:《禁止核武器条约》
2021年1月22日,《禁止核武器条约》生效。这是依据国际人道法完全禁止核武器的第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该条约禁止:
- 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
- 发展、试验、储存核武器;
- 生产和部署核武器。
该条约还规定各国有义务援助核武器使用和试验的受害者并清理受污染的环境。
截至2025年6月,已有73国批准了该条约,另有25国签署了该条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强烈支持该条约,因其正式确立了对此类武器的法律禁忌,并为各方(包括拥核国家)全面消除核武器提供了途径。
当前需要采取的行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呼吁各国,尤其是拥核国家或与拥核国家结盟的国家:
- 避免任何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行为;
- 谴责所有威胁,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威胁;
- 扭转侵蚀核裁军和军备控制框架的趋势;
- 强化使用核武器的恶名;
- 加入《禁止核武器条约》,或至少:
- 减少核武器在军事理论 中的作用;
- 降低核武器的警戒水平;
- 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 加强透明度和风险缓解措施。
广岛悲剧不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毁灭性时刻,而是向世人发出了警告。核武器的毁灭性力量远超任何武器,其所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且不分皂白,其存在本身危及所有生命。
八十年过去了,消除核武器已不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理想,而更是一项人道要务。
关键事实
全球有1.2万枚核武器
2000兆吨爆炸力=13.5万枚广岛原子弹
9000+作战弹头,部分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73国已批准《禁止核武器条约》
另有25国已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