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黎巴嫩:贝鲁特郊区的流离失所者——用坚韧取代纯真

Batoul plays with a tree branch, smiling, with blue sky and a red cross in the background

一名小女孩最大的希望

对7岁的巴图尔(Batoul)来说,生活分成了“以前”和“后来”。

“以前”,她住在贝鲁特乌扎伊(Ouzai)的家中,夜晚安然入睡,衣服漂亮可爱,还能闻到妈妈在厨房做饭飘来的香味——酿烤西葫芦船是巴图尔的最爱。

“后来”是在她们所在社区遭到猛烈轰炸后,她和母亲被迫逃离家园以寻求避难以来发生的一切。

她们匆忙离开,步行出发,只带了能携带的物品,并在能找到的地方睡觉,大多数时候都是露宿街头。巴图尔又害怕又难过,而且因为没有得体的衣服穿而有些羞愧。她们每一天都面临着未知,不知道晚上会睡在哪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一个月后,巴图尔的母亲为她们找到了一个集体避难所,能够遮风避雨,还为她们提供了一丝安全感。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抚养一个小女孩会让每一个家长都濒临崩溃。巴图尔的母亲表示每一天都很煎熬,她靠服用抗焦虑药物来度过难捱的日子。

Batoul sits on her mother's lap in a car with an open door
Sandro Basili / ICRC
Batoul plays with an ICRC staff member and two other little girls

坚守希望的小女孩:7岁的巴图尔与其他孩子在位于贝鲁特郊区的避难所外玩耍,她和母亲如今住在这里。虽然历经艰辛,她的脸上还是洋溢着笑容。“我只希望战争结束,这样每个小朋友都能回家,”她满怀希望地说道。

Sandro Basili / ICRC

一名父亲对未来的恐惧

在黎巴嫩各地,还有无数家庭有着与巴图尔和她母亲同样的遭遇,他们正艰难应对流离失所带来的严酷现实。

玛丽亚的父亲望着女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在卡兰迪纳(Karantina)集体避难所玩耍,为生活经历巨变而感到痛心。在他们的生活因冲突而天翻地覆之前,他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家和幸福的生活。当他们被迫逃离位于贝鲁特南郊的家时,他们不得不丢下了赖以维生的电子产品商店——如今连商店是否遭到毁坏都无从得知。

到达避难所之前,一家人辗转寄宿在不同的朋友家中,无以谋生,也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如今他们有了住处,但却因疑似患上疥疮,且无法得到妥善治疗而苦苦挣扎。玛丽亚的父亲在困境中努力保护并照顾家人,但失去稳定和正常的生活让他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Maria wears a red sweater and holds the face of another child as she smiles for the camera
Sandro Basili / ICRC
Maria sits in a chair and looks directly at the camera
Sandro Basili / ICRC
Maria in side profile smiling, with a smiling Batoul in the centre of the picture and the side profile of an ICRC delegate to the left

玛丽亚的父亲望着女儿与其他孩子在避难所玩耍,不禁对未来忧心忡忡。冲突爆发前,他为孩子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而如今却买不起孩子们最爱的早餐麦片,这让他很难过。

Sandro Basili / ICRC

国际人道法对国内流离失所者的保护

国内流离失所者是危机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与难民不同,他们留在本国境内并仰赖本国保护。但是,在脆弱环境下,国家履行这些职责的能力是有限的。依据国际人道法,包括国内流离失所者在内的所有平民都有权获得保护以免受伤害,获得基本援助,且其尊严得到尊重。

由于流离失所,人们往往难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他们还面临特殊威胁,例如他们与收容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安顿在不安全或不适宜的地点,以及被迫返回不安全地区。此外,由于官方文件往往被遗落家中或在逃跑途中丢失,缺少这些文件是影响国内流离失所者的一个主要问题,人们可能因此无法获得医疗和教育等基本服务。

随着黎巴嫩敌对局势的升级,许多流离失所、露宿街头的家庭前往一家修缮后的避难所避难,这家位于贝鲁特卡兰迪纳社区的避难所成为了因冲突而流离失所家庭的生命线。在地方当局、社区成员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这家曾经破败不堪的避难所如今焕然一新。避难所旨在满足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紧迫和长期需求,提供安全、干净和有保障的生活空间,帮助个人和家庭应对流离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避难所内部设有供家庭居住的单间,培养社区凝聚力的公共区域,并提供洁净水和卫生设施等基本服务。改善的设施不仅为住在这里的民众提供了物理保护,也促进了他们的福祉。避难所代表的意义远远大于一个遮风避雨的住处;对于因黎巴嫩当前危机而背井离乡的家庭来说,这是重建生活、重获近似正常生活的机会。

The hallway of Karantina Shelter, Beirut

Many displaced families who had been sleeping on the streets were invited to take refuge in the newly refurbished shelter in Beirut's Karantina neighborhood.

许多流离失所、露宿街头的家庭前往一家位于贝鲁特卡兰迪纳社区经修缮的避难所避难。 Sandro Basili / ICRC

一名男孩勇敢的笑容

许多家庭像7岁的加迪(Ghadi)一家一样,一夕之间生活天翻地覆。“以前”的他,每一天都过着平凡的童年生活——上学,有着最爱的红色玩具卡车,和朋友们在贝鲁特南郊祖母的家中玩耍。

Ghadi sits on a step and makes a peace sign

当所在社区遭到攻击时,加迪和父母、哥哥一起逃离,丢下了他们熟悉和热爱的一切。像巴图尔和她母亲一样,他们辗转于不同的地方,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未知,不知道当晚一家人会睡在哪里。加迪对麸质不耐受,过去这只是个小麻烦,而如今寻找他能吃的食物却是他父母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他笑着安慰母亲,勇敢地说道,“没事的,妈妈,我的胃不疼”。

加迪梦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样他就可以帮助其他像他一样的孩子和像他姑姑一样的人,他姑姑坐着轮椅,出行受到限制,所以他们无法带上姑姑。谈到姑姑时,加迪的笑容透着超越年龄的哀伤。可能这就是战争的后果,它迫使像加迪一样的儿童过快地成长,用坚韧取代了纯真。

Ghadi leans agains an ICRC vehicle, his face in side profile as he looks at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ICRC logo to his left

被破坏的童年:加迪和家人流离失所,离开了位于贝鲁特南郊的家。他梦想成为一名医生,他想念姑姑和红色的玩具卡车。

Sandro Basili / ICRC
Ghadi leans agains an ICRC vehicle, his face in side profile as he looks at something outside the frame, ICRC logo to hi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