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在冲突和自然灾害中增强地雷风险意识能够拯救生命
4月4日是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这一纪念日旨在肯定排雷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并呼吁关注仍然存在的挑战。在 缅甸 ,过去17个月武装冲突和其他形式的暴力显著升级,而3月28日席卷缅甸及其周边地区的 破坏性地震 导致民众艰难应对灾后冲击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道挑战。 缅甸目前高居全球平民地雷伤亡人数的首位。地震发生后, 我们与缅甸红十字会及合作伙伴已紧急加强风险警示与安全行为宣传, …
4月4日是国际提高地雷意识和协助地雷行动日,这一纪念日旨在肯定排雷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并呼吁关注仍然存在的挑战。在 缅甸 ,过去17个月武装冲突和其他形式的暴力显著升级,而3月28日席卷缅甸及其周边地区的 破坏性地震 导致民众艰难应对灾后冲击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道挑战。 缅甸目前高居全球平民地雷伤亡人数的首位。地震发生后, 我们与缅甸红十字会及合作伙伴已紧急加强风险警示与安全行为宣传, …
04-04-2025 日内瓦/仰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缅甸发生7.7级特大地震一周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在呼吁各方抛开分歧,给予更大范围的人道准入以援助所有受灾地区的社区民众。在需求巨大的当下,缅甸需要国际社会与之风雨同舟并伸出援手,冲突各方也必须遵守其在国际人道法下的义务。 …
04-04-2025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挪威、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瑞典红十字会的联合声明。 年复一年,杀伤人员地雷对人类造成的惊人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超过80%的地雷受害者是平民。对此视而不见就是否认事实本身。杀伤人员地雷无法区分士兵与儿童,其所造成的影响在冲突结束很长时间之后仍持续存在。武装冲突的经验一次又一次表明,使用此类武器意味着在士兵离开 …
何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 《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下文简称《禁雷公约》的正式全称为 《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 ,是一项禁止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的国际协议,于1997年通过,1999年生效,通常又称为《渥太华公约》。 为何制定《禁雷公约》? …
提供医疗用品、洁净饮用水和重要物资,帮助家庭在灾后保持联系 3月28日,缅甸发生7.7级强烈地震,目前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更多人受伤,无数人流离失所或失踪。地震在曼德勒、实皆和掸邦等多个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当地民众本已饱受武装冲突、暴力和动荡局势之苦,如今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
苏丹,阿特巴拉(Atbara) 苏丹武装冲突已持续近两年,该国的医疗系统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医疗机构遭到袭击或抢劫,医务人员流离失所,救护车遭到阻拦或损毁。患者和医护人员遭到沉重打击。 在许多受冲突影响的地区,约80%的医疗机构已经关闭。对于成千上万的苏丹民众而言,就医现在意味着长途跋涉,通常要穿越危险地区,抵达时却发现医院缺少医护人员,甚至连基本的医疗用品都没有。 …
制定本《技术战略》是为了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也能有效地开展人道行动,能够加强抵御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并确保关键信息系统的可获得性。本战略概述了以负责任的方式应对受武装冲突或其他暴力影响民众的需求所需的科技基础。 …
2025年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代表团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日内瓦总部进行首次访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亚太地区副主任巴勃罗·佩尔塞尔西接待了由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司长赵明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双方就深化在人道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工作会谈。 …
自2022年俄乌武装冲突升级初期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在各方之间发挥中立调解人的作用,为平民的撤离、遣返和安全通行提供便利。受助平民包括因前线转移而与家人失散的儿童、因患病而无法自行离开的老人,以及只是希望与其他地区的家人团聚但因敌对行动而无法出行的民众。 这些安全通道行动迄今已帮助500多名弱势民众双向穿越边境和前线。仅自2025年年初以来,就有约140人安全前往俄罗斯或乌克兰。 …
30-03-2025 加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巴勒斯坦红新月会的八名医护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遇害深感震惊,同时遇害的还有加沙民防部门的第一反应者和一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他们的遗体已于今日确认身份,并已运回以进行体面的安葬。这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却不幸遇害,我们对此深感悲痛,并与他们的家人、亲属和同事一同哀悼。 …